抗生素在保障人類健康、守護人類生命、抑制感染方面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被很多病人視為“萬靈丹”:“消炎?用點抗生素就好了”。不過施耀忠委員清楚,它其實是把雙刃劍,“一旦被過度使用,不僅不利于健康,還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傷害。”他在政協會上呼吁:整治抗生素濫用刻不容緩。
先來看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21萬噸,人均年消費量138克,是美國的10倍;根據衛生部統計,中國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37%的病人聯合使用抗生素;在對部分省市10所二、三級醫院的相關調查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達到58.6%,越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合理使用的狀況越嚴重;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超過30萬人,占聾啞兒童的比例高達30%至40%。
這是這把劍傷人的一面。施耀忠總結了濫用抗生素的“三宗罪”:一是帶來較強毒副作用,直接傷害身體,尤其是對兒童的聽力造成嚴重損害;二是使細菌產生耐藥性,輕者使抗生素藥效變差,重者導致患者無藥可救;三是大量殺滅體內正常細菌,讓致病細菌乘虛而入,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這么多人“依賴”抗生素?施耀忠認為,中國家庭普遍缺乏安全用藥知識,誤以為抗生素對一切感染都有效;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欠規范,合理用藥的管理體系不健全;養殖業片面追求養殖效益,在飼料中濫用抗生素,導致養殖產品中大量含有抗生素,威脅到人類健康等,這些都是造成抗生素濫用的原因。
針對“病灶”,施耀忠也開出了“藥方”:對百姓,應通過媒體宣傳、舉辦科普活動等多種渠道,普及安全用藥、合理用藥的知識;對專業機構和人員,則要明確抗生素的使用規則,強化醫療機構管理,嚴格落實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級管理原則,規范醫生的處方行為,一旦發現不合格醫療衛生機構、不規范使用抗生素現象和不規范使用抗生素的處方,從嚴予以處罰;對監管部門,建議進行聯合治理和執法,杜絕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向違規單位或個人銷售抗生素,杜絕在沒有處方情況下出售抗生素,并對無照經營和不按規定售藥者嚴格處罰;而針對養殖業這一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施耀忠呼吁通過加大科技投入,開發出更多綠色、安全的動物飼料添加劑替代抗生素,逐步限制抗生素在該領域的使用。(記者 王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