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教授解讀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DC細胞抗擊癌癥獲世界肯定兩千余位癌癥患者受益
2011年10月3日,加拿大的斯坦曼(RalphM.Steinman)教授,因其在免疫系統領域以及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簡稱DC)等一系列研究發現,與來自法國的霍夫曼(ulesA.Hoffmann)、美國人博伊特勒(BruceA.Beutler),共同獲得了201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解放軍307醫院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主任陳虎教授指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再次確認了樹突狀細胞在癌癥治療中的重要作用。這意味著基于樹突狀細胞的細胞免疫治療,獲得了世界性的認可。斯坦曼教授所作貢獻,是發現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狀細胞”及其在適應性免疫反應、即以自身調控方式適應并清除體內微生物過程中的作用,構成免疫反應的后續步驟。
目前我國免疫治療領域,以解放軍307醫院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為代表,所開展的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均即是基于斯坦曼教授的一系列發現。
陳虎教授介紹,腫瘤的細胞免疫療法,即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如DC、CIK),進行培植后回輸患者體內,從而調動機體的免疫功能,對藏匿在人體的微小腫瘤細胞進行清除;同時,細胞免疫療法將會激發人體內的抗腫瘤活性的免疫細胞,以誘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腫瘤產生特異性和長期持久的免疫反應,從而有效的防止腫瘤疾病的轉移和復發,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令人稱奇的是,本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之一斯坦曼教授,又被譽為為“DC之父”,他在2006年就查出胰腺癌晚期。在醫學上,晚期胰腺癌的惡化程度高,生存期不會超過6個月。然而,斯坦曼教授正是應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將生命延長了四年。
這種醫學上的奇跡,已經在我們身邊發生。據解放軍307醫院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的臨床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已有2000余位腫瘤患者成功地接受了細胞免疫療法的治療,部分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率達到了70%以上。
最后陳虎教授指出,近年來我國的免疫學領域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的令人振奮的成功。其中,惡性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日臻完善,這對于腫瘤患者來說無疑是可喜的臨床成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