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體的體溫調節方式。當我們覺得熱的時候,或者在做運動的過程中,出汗可以通過汗液的蒸發幫助機體把體溫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我們也發現,有的人特別愛出汗,即使是在大冬天,手腳也總是濕乎乎的。像這樣出汗過多就是一種病態,叫多汗癥。
多汗癥發病率很高。據研究,每500人中就有1人易患此病。也有研究稱,此病可能和基因有關,也就是說這種病有遺傳性,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西方人有這種病的人更多,因為基因決定了他們的汗腺比東方人發達。
出汗是由交感神經系統控制的。人體的汗腺多達500萬個,其中2/3的汗腺分布在手掌,所以緊張的時候手心容易出汗。專家認為,多汗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汗腺分泌過剩。
從出汗看健康
當然,引起多汗癥的原因還有很多,有些疾病也可以引起汗液排出增加。比如,多汗兼有心悸、食欲亢進、情緒波動、失眠,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表現;胸悶、肋下脹痛、食欲不振、出冷汗等一系列癥狀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表現;糖尿病可以導致植物神經病變,患者表現為排汗異常,如無汗、少汗或多汗。所以,當臨床遇到原因不明的皮膚多汗時,不要忘記查查尿糖、血糖和血糖代謝率,力求早期發現糖尿病。因此上了年紀的人尤其要當心,當多汗伴有其他一系列不適癥狀產生的時候,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警惕某些疾病的發生。
16世紀,英格蘭曾爆發過一種奇怪的流行病,這種病以發熱、頭暈為前奏,緊接著就是大量地出汗。嚴重的病人還會發生抽風、昏迷甚至在幾小時或者幾天內死亡。奇怪的是,這種病只在英格蘭境內流行,并沒有泛濫到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歐洲其他國家,所以人們稱之為“英國汗”。在1578年最后一次爆發后,“英國汗”從此銷聲匿跡。直到今天,科學家也沒有搞清楚它具體的發病原因。
祖國醫學早在3000年前就對汗液進行了論述。從中醫角度來看,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過多,會耗氣,也會傷及津液而損于心血。
出汗過多主要有兩種表現:自汗和盜汗。自汗是指在白天清醒的狀態下,不因運動、穿衣過多或高溫而出汗不止。自汗是氣虛、陽虛的表現。通俗地說就是人體的正氣不足,無法防護肌膚這個屏障,致使津液外泄。自汗的人通常還表現為精神不振、氣短、怕冷等。盜汗是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清醒以后出汗就停止了。盜汗多為陰虛所致,常伴有心煩、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發熱、口干等癥狀,例如肺結核病人就常有這些典型的癥狀。
另外,出汗部位的不同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比如,頭面部出汗多,是肝胃有熱及氣虛所致;手足汗多則多因脾胃濕熱、氣虛、腎虛所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