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寂靜春天研究所”經調查發現同時使用清潔劑和空氣清香劑的婦女患乳癌的幾率,比一般婦女高了一倍。除此之外,研究員布蘿笛說,常用防蚊液的人也比較容易得乳癌。
沒想到吧,我們最常用的東西竟然是埋藏在身邊的殺手!那么讓我們看看,到底防蚊液中含有哪些有害成分呢?
市售防蚊液的主成分diethyltoluamide(deet)(待乙妥)系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待乙妥的副作用為皮膚使用待乙妥后出現皮膚炎、過敏反應,以及待乙妥被皮膚吸收后,于體內所產生的神經、心臟血管方面的毒性,還有誤服待以妥可以致死。
待乙妥,驅蚊物質
待乙妥有種令昆蟲不快的氣味讓昆蟲不敢靠近,濃度越高,效果越好,所以大人如要使用防蚊液時,挑濃度高的較好。根據研究,待乙妥的濃度在50%以內時,對成年人的人體沒什么副作用,而且濃度越高,防蚊效果越佳;可是一旦濃度超過50%,則濃度再高,效果也不會再好多少,且藥水變得黏膩不堪令人不舒服。
雖然國家質量總局聲稱,全球每年都有數以億計的人口在使用待乙妥,出現副作用的人并不多,也罕見嚴重的副作用,所以待乙妥還算是種安全的藥物。但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毒素無害論”的中國式陰謀。親愛的朋友們,為了你自己身體的安危,請謹慎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