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京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實驗二小李烈校長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評選”成為業界乃至社會熱議的一個焦點。記者昨天(1日)從實驗二小了解到,新學期起該校將暫停評選三好生,而繼續采用更為多元化的標準評價學生的的綜合素質。西城教委有關人士透露,實驗二小的試點有可能獲批,但目前不會在更大的范圍進行推廣。
【事件】
“取消三好生評選”
不再紙上談兵
在“取消三好生評選”的建議中,李烈校長介紹,“三好生”的評選由來已久,從操作情況來看弊大于利。“三好學生”評選往往設置比例,這和教育方針相悖,如果比例是30%,那是不是意味著只有30%的孩子德智體得到了全面發展?七成孩子就被人為地限制在三好生之外。盡管實驗二小評三好生沒有比例限制,只有條件限制,但當孩子們就朝著這三個方面努力,他們表現得都非常好,以至于一個班級多數孩子都被評為三好學生,這樣沒有評上的同學壓力過大。
記者了解到,從新學期起,實驗二小不再評選學校的三好學生,而采取過去多年一直實行的“10+1+N”的標準評價學生的的綜合表現,其中10包括愛心、健康、誠信、合作等諸多獎勵,鼓勵孩子全面發展。1指孩子的特長或特色,激勵孩子發展自己的優勢。N指獲得區級以上科技、文體等獎項。
李烈介紹,小升初推優時實驗二小將采用自己的“10+1+N”評價體系,如“10”的部分一個獎項算1分,“N”的部分算2分,育愛杯和小錢學森獎也會加分,所以推優標準是公正透明的,同時擺脫了過去的框框。據悉,實驗二小今年年初將向西城區教委報告,希望教委能允許該校試點取消“三好學生”的評選。
西城教委有關人士前天表示,實驗二小的做法是個很好的嘗試,作為試點是有可能的,但三好生評選涉及制度設計,和升學等其他制度密切相關,因此目前更大面積進行推廣并不到時機,需要慎重穩妥地對待。
【調查】
三好生評選積弊
“非一日之寒”
三好生的存廢一直是近年來教育界爭議較大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中國教育學會顧明遠會長多次呼吁停止三好生評選,因為這一做法“過早給孩子貼上好學生與壞學生的標簽”,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事實上,目前不少地方和學校通過設置各具特色的評選弱化三好生的功能,但三好生評選一直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著名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從科學家素質的角度對這一評選制度提出新的批評理由。他表示:“我講過三好學生很難成為科學家,尤其是德智體各方面都是第一名的學生很難成為科學家。我倒覺得有一些脾氣的學生很有機會。有個性的學生做研究的潛力較大,而八面玲瓏的學生盡管討人喜歡卻常常在研究上堅持不下去。”
本市部分小學校長告訴記者,由于掛鉤小升初等實際利益,三好生評選明顯變味兒,而且“三好生”水平也良莠不齊。如有些家長為此設法給老師和主管領導送禮,甚至跑到學校又哭又求,還有的學生采取“賄選”等招數誘導其他同學給自己投票。
【觀點】
專家評價
試點體現勇氣和智慧
“實驗二小的嘗試具有創新的價值,其改革的勇氣值得欽佩。”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謝春風主任表示,目前“變味兒”的三好生評選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改革,但三好生評選并非簡單的教育問題,而是和現有許多政策聯系在一起,難以輕易改變和突破。
謝春風認為,實驗二小的改革試點應當給予肯定和支持。從全市層面來看,實施多年的三好生制度目前需要進一步的微調和完善,但本市個別有影響力的學校、有水平的校長大膽試點改革是件好事。
教育專家表示,改革三好生評選的嘗試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學校改革后的評選辦法得和現有的政策進行銜接,比如在小升初風頭強勁的“市級三好生”,學校還得通過自己的評價辦法選出學生爭取這樣的榮譽。
也有小學校長表示,導致三好生評選變味的最大弊病在于功利化,如果三好生僅為榮譽而不賦予掛鉤升學等待遇,三好生評選也能發揮應有的激勵價值。(記者 羅德宏 施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