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最近幾日,因為氣候原因,感冒發燒的寶寶很多,據醫生介紹,一些被過度治療的寶寶也屢見不鮮。
一些家長盲目降溫
泉州市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林志斌稱,常見的情況主要有兩類:一類“家長心太急”,往往是見一個醫生開的藥見效慢,又去找另一個醫生看,輾轉幾次,醫生不得不開猛藥,有些家長甚至直接要求醫生給孩子“下猛藥”,這樣一來,孩子的抵抗力也會越來越差。這主要是因為家長的醫學基本常識太缺乏,不明白感冒發燒一般有自然的恢復期,生病本身就是調動孩子抵抗力的一個過程。
還有一類情況是,不少家長用自己在市面上購買的電子體溫計測體溫,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一有升高就用退燒藥、退熱貼。電子體溫計的準確性是一個問題,是否在測得的體溫基礎上加上0.5℃,得根據每個電子體溫計的設置標準。醫學上比較精準的用法是用水銀式的體溫計,腋下溫度如果未達到38.5℃不宜使用退燒的藥物。原則上,家長只要用溫度計測量孩子腋下溫度即可,達到38.5℃以上,才需要運用藥物,這個腋下溫度是不需要再額外加0.5℃的。
驗血常規不會傷身
寶寶感冒、發燒引起的原因有炎癥和病毒兩種,不少家長不忍心讓寶寶抽血,導致一些醫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只得同時開出了抗病毒藥和消炎藥,這也是抗生素濫用的一個途徑。其實,偶爾一次的抽血對孩子來說不會有影響,通過血常規,便于醫生更好地發現孩子生病的原因,然后選擇抗病毒或者消炎治療。
一些寶寶在長牙期間,會出現輕微的發燒癥狀,這時,是不需要采用任何降溫措施和服用退燒藥的。真的發燒了,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哪些呢?首先可以減少包蓋,切忌給發燒的孩子增加衣被。體溫在27℃~37℃之間可以采用溫水擦浴,擦浴的重點部位為脖子、腋下、腹股溝;如果燒還退不下來,可以采用冷水或冰水敷前額、脖子、腋下、腹股溝,時間控制在10~30分鐘為宜。退熱貼也是物理降溫的一個手段。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在發燒時,四肢末端發涼,有些孩子體溫越高,四肢越冰,說明孩子的血液循環不好,所以即使冷敷也只能敷大血管的部位(雙側腋下、腹股溝),足底手心用熱水袋敷,增加血液循環,增加散熱。如果有畏冷、寒戰、四肢發涼的癥狀,是不能用冷水冷敷的,除了熱水袋外,還可以用溫水擦浴。相反,如果孩子發燒時四肢末端溫暖,就不需用這種方法了。(本網記者 陳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