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聽話打你了!”
情景再現: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這要那,爸爸不許,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覺得很沒面子,便揚起手來嚇唬西西:“再不聽話打你了!”西西不但沒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厲害。
專家分析:有時候,孩子的表現確實令父母很生氣,氣憤至極的父母經常在動手前警告:再不聽話我要打人了。這一類空洞的話,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恐嚇還不利于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反而會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孩子做出種種挑釁的行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會在內心里說:你雖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氣了,我感到滿足。如果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么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
“我說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現:小丁睡覺前還吵著要吃糖,磨了很久還不肯睡覺。媽媽只好搬出爸爸來說服小丁。爸爸嚴厲地說:“睡覺前不許吃糖,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專家分析: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長頭腦中的“子從父”的傳統觀念。這不僅會影響親子關系的建立,導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沖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商能力的發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長不能輕視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應該把他們當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