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土地市場延續了2012年年底的熱度,各地政府土地供應量相對集中,房企也紛紛出擊搶地,圈地動作頻繁。
據和訊房產頻道定制數據和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3月6日,萬科、保利以及綠地集團等10家標桿房企拿地金額達483.36億元,平均每家房企兩個多月內拿地支出近50億元。
“房企一季度集中拿地現象比較正常”,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房企拿地小高潮受各地土地市場供應節奏和供應量影響;另一方面,從房地產企業角度來看,開發商拿地節奏基本上和推盤節奏一致,如果一季度拿地集中,則年內即可以實現預售,企業能夠更快地回籠資金,這對改善企業年底之前的現金流有很大助力。
一線城市土地溢價率較高
據和訊房產頻道定制數據和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3月6日,十大標桿房企拿地支出為483.36億元。
上述納入統計的10家房企分別為,萬科地產、綠地集團、中海地產、保利地產、首創置業、方興地產、金地集團、合景泰富、首開股份和世茂房地產。
值得一提的是,綠地集團斥資79.68億元圈地,位居上述統計榜首。此外,中海地產2月份拿地勢頭較猛,單月獲得的規劃建筑面積達63.06萬平方米;金地集團則1月份零拿地, 2月份單月拿地支出達40.3億元,遠超過中海的28.06億元,獲得的規劃建筑面積達33.91萬平方米;首創置業則斥資50.64億元在北京連續奪地,同時重慶也有收獲;方興地產則深耕北京和長沙兩地;而綠地集團則在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點城市拿地擴張;萬科近兩個月內以聯合體方式拿地較多,而據萬科最新公告顯示,1月以來,公司新增7個項目,分布在6個城市,拿地金額支出為36.83億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和成都等部分二、三線城市土地溢價率較高,部分地塊溢價率達到60%以上,而昆明、大連、長沙等地的土地成交價格溢價率很低,不少地塊更是底價成交,甚至部分城市也有個別地塊流拍,但這種現象并不多見。
“一些二、三線城市土地供應量比較大,因而房地產企業拿地比較謹慎”,宋延慶向本報記者表示,一線城市土地供應相對較少,房企競爭比較激烈,土地交易價格溢價率當然會隨之升高。
另一位分析人士則向本報記者表示,縱觀房價指數來看,一線城市房價上升幅度較大,利潤空間較高,房企瞄準一線城市圈地的情緒自然較高,綠地集團就先后在北京、上海連續圈地。
綠地兩月內花80億元拿地
據和訊房產頻道定制數據和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綠地集團兩個月內在上海、北京、昆明和南京等多地拿地布局,涉及金額近80億元,僅在北京其拿地金額就達到了38.85億元,且多在郊區拿地,涉及順義、房山和昌平三大區域。
除此之外,據和訊房產頻道定制數據顯示,綠地在昆明一舉拿下五宗地塊,樓面地價在1179元∕平方米至1650元∕平方米之間。此外,綠地在河北香河拿下兩宗體量較小的住宅地塊,樓面地價僅為604元∕平方米。
“綠地的投資策略就是定位于一、二線城市和部分重點城市,然后在這些城市深耕”,一位熟悉綠地的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尤其商業地產項目和住宅并進,平均拿地價格也相對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3月4日,綠地集團對媒體表示,今年綠地經營目標為3000億元,并將繼續加碼房地產主業,銷售目標增長預計將超過30%,全年房地產投資規模預計將超過1500億元。
資料顯示,2012年全年綠地集團實現業務經營收入逾2430億元,同比增長39%,利稅總額約240億元,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經營目標。其中,房地產板塊業務收入為1078億元,如果其房地產銷售目標增長如預期完成,綠地2013年銷售額將達1400億元左右。
“提升銷售目標后,土地儲備一定要跟得上”,上述熟悉綠地的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據此來看,綠地2013年新增土地儲備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公司在已經進駐城市增加土地儲備的可能性比較大。
對此,有媒體報道稱,2013年綠地的土地儲備計劃為800億元左右,在建商業地產將超2000萬平方米。由此來看,綠地前兩個月土地儲備僅為全年計劃的10%左右,未來公司拿地動作將更為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