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暖,剛性需求積極入市,我國多地公積金貸款額度劇增,部分城市早已提前完成全年放貸目標,甚至面臨“無貸可發”的窘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南京、福州、青島、銀川等城市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發放量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南京等城市甚至大大超出今年全年的發放計劃,預計今年多個城市的公積金貸款規模超過去年。
與此同時,超過30個城市微調公積金政策。業內專家表示,在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暖、量價齊升的背景下,地方微調公積金政策加重了房價上漲預期,促使部分剛性需求提前入市。
南京等地提前完成全年放貸目標
日前,上海市公積金中心發布2012年三季度住房公積金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受住房剛性需求釋放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共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290.71億元,同比增長39.96%。
發放貸款額度激增的不僅僅是上海。福建、青島、銀川、南京等省市也出現相似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福建省前三季度發放公積金貸款114.93億元,同比增長45.4%,其中福州的公積金貸款發放額度已超過去年全年。青島市前三季度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37.33億元,已完成年度目標的98.21%,貸款發放額較2010年和2011年同期增長9.3%、15.72%,其中9月份單月發放額達7.07億元,創近三年來住房公積金貸款單月發放新高。銀川發放公積金貸款10.08億元,增幅21.74%。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市更是早已完成全年目標。數據顯示,南京前三季度公積金發放額度就已經達到83.85億元,不但比去年全年的放貸額度36.72億元增長了128%,還超過了今年全年計劃50億元的67.7%。
地方政府微調公積金政策是主因
“地方政府對公積金政策的微調,是公積金貸款劇增的主要原因。”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表示,雖然今年我國限購、限貸政策未改變,但自3月以來的成交量上升,樓市回暖已使購房者對后市判斷搖擺不定。加上地方頻繁微調,加大樓市上漲預期,促使購房者提前入市。
對此,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認為,對公積金進行調整“不僅可以對市場釋放微調信息,也不會影響限購限貸的政策底線,目前來看是地方政府微調做法中最容易的執行辦法”。
的確,近期我國地方政府對公積金微調的動作頻頻。根據中原地產最新的監測數據,截至11月9日,全國共有超過34個城市調整放松公積金政策,其中27個城市提高貸款額度,另有部分城市降低首付比例,還有的城市出現了子女購房,父母可成為共同還款人等人性化調整。
與此同時,公積金互貸也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中推開。所謂公積金異地互貸,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地居民到另一地買房,可以在當地申請公積金貸款。目前只有簽訂異地互貸協議的城市之間才可以實行。 眾所周知,住房公積金的使用率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大量公積金沉淀是一種浪費。而公積金異地貸款則是一種個人行為主導的提高使用率方法。相比“公積金建經適房”,異地貸款更容易被接納,它是將購房人的購房行為“給予保障項目式的優惠”,從而更能協調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專家指出,這些政策調整符合差別化信貸的精神,無疑有利于滿足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市場預期對購房者影響尤為重要。”顧云昌指出,穩增長政策見底、市場走勢預期增強、房價下降空間減小等市場動態改變了購房者的市場預期。他認為,應在房價上漲區間減少對公積金的調整動作,穩定預期。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則認為,公積金“新政”,本意在刺激購房者的剛性需求,促使房地產市場供需得以平衡。公積金貸款占購房貸款比例較小,其本身不會對樓市產生較大影響。與此同時,樓市調控政策尚未見絲毫松動的跡象,短期內不會影響房價大幅波動,利用公積金來投機投資的行為也不會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