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調到基準利率的1.05倍,申請貸款人如果希望盡快放款,就需要主動上浮利率到基準利率的1.1倍。在房價或將進入拐點時期,此舉引發房地產市場高度關注。記者統計,目前,已經有14個城市開始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包括廣州、深圳、上海、武漢、長春等城市,首套房貸利率上浮幅度為5%-30%(11月7日《中國經濟時報》)。
在商言商,雖說銀行有權防范金融風險、增加利潤,差別化房貸政策有利于遏制投機炒房,沒有多少人反對銀行提高二套房貸款利率。但是,銀行罔顧國家法定貸款利率標準,隨意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增加初次購房者的經濟負擔,頗有趁火打劫之嫌,還會誤傷經濟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剛需族,甚至可以說是澆滅了他們的購房希望之火。
眾所周知,法定存貸款利率是央行等相關部門經過認真核算確定的。每次存款利率上調,貸款利率也相應上調。銀行沒上調存款利率,卻大幅上調貸款利率。不說是暴利,對貸款人來說,至少是不公平交易。如果說銀行上調二套、多套房貸款利率可以調控房價的話,銀行挾房價調控政策以令貸款利率,單方面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而且是大幅上調,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霸王條款,于情于理于法都講不通。筆者提醒銀行修正霸王貸款條款,不能用“合法”的名義打劫剛需購房者。央行與銀監會也應給銀行豎立界樁,不能讓銀行隨心所欲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
再說,房價上漲也不全是房貸利率低惹的禍,地方政府過分依賴房地產財政,開發商堅持暴利思維更值得警惕。因此,除了限購、限貸、執行差別化房貸等金融措施以外,增加居住用地供應總量、增加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有效供給,加大對開發商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都為房價理性回歸提供了政策保障與市場原動力。但是,我們看到,有的地方執行房價調控政策并不給力。一些地方對放松房價調控政策蠢蠢欲動,還有官員對房價下降大為惱火。地方政府對房地產財政的依賴心理可以窺斑見豹。
從根本上講,要摁下高房價的頭顱,銀行調整信貸政策只是一個方面(銀行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已經不是調控房價而是“搭車發財”)。問題的關鍵在于,地方政府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房價調控政策。相關部門還要改革績效評價機制,糾正惟GDP馬首是瞻的短視政績觀,通過科學考核評價的力量,促使地方政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減少對房地產財政的依賴,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供給力度,為房價理性回歸提供動力支持。(胡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