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試卷結構
⒈題型分值比例
⑴ 單項選擇題50% ⑵非選擇題50%
⒉內容分值比例
⑴地球地圖約15% ⑵世界地理約30%
⑶中國地理與鄉土地理共約55%
九、試題示例
例1.圖1示意某地地形剖面,由圖可看出,
該地地勢特點是 (難度:容易)
A.北高南低
B.南高北低
|
C.西高東低
D.東高西低
[答案] D
[說明]該題考查的課程標準涉及 “運用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地區地勢變化特點”。題目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和地勢等相關知識、獲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和讀圖析圖能力。題目創設了某地的地形剖面圖及相關的圖文情境,結合題意判斷出該地的地勢特點。
例2.圖2示意某市2013年2月11~20日氣溫的變化,以下4個日期氣溫日較差最大的是 (難度:容易)
A.12日
B.14日
C.16日
D.18日
[答案] D
[說明]該題考查的課程標準涉及“運用氣溫、降水量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量隨時間的變化特點”。題目考查的是氣溫日較差及統計圖的相關知識、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和計算技能。題目創設了某市氣溫變化及相關的圖文情境,根據所學的知識判斷得出結論。
例3.圖3示意內蒙古自治區植被景觀分布,讀圖完成4~6題。 (難度:容易)
4.內蒙古自治區的植被變化從東往西大致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森林→荒漠
5.據圖推斷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大致是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東多西少 D.西多東少
6.內蒙古自治區最主要的農業生產部門是
A.林業 B.牧業
C.種植業 D.漁業
[答案] A、C、B
[說明] 該題組考查的課程標準涉及“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理解我國的土地國策”、“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題組考查的是植被景觀(土地資源利用)的空間分布、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的影響等知識;主要考查的是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歸納、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考查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地關系、因地制宜的觀念。
題組創設了植被景觀分布的相關圖文情境,根據所學的知識,歸納植被分布變化的大致規律;分析影響植被分布規律的主要因素,并結合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推測該區域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區域內因地制宜發展的農業部門。
例4.圖4示意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線分布,讀圖完成7~8題。
7.若AB兩地的圖上距離為4厘米,其實地的水平距離是 (難度:容易)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8.AB兩地間建有空中索道,乘索道從低處往高處行走的方向是 (難度:中等)
A.由北向南
B.由西北向東南
C.由南向北
D.由東南向西北
[答案] B、C
[說明] 該題組考查的課程標準涉及“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斷經緯度,量算距離。”第7題考查的是比例尺的相關知識、獲取地理信息及地理計算的基本技能。該題創設了某山地局部等高線分布的相關圖文情境,根據AB的圖上距離計算實地的水平距離。
第8題考查的是地圖和等高線等相關知識、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題目創設了某山地局部等高線的分布及相關的圖文情境,通過河流流向或者地形部位判斷A、B兩地的地勢高低,再通過指向標判斷索道從低向高行走的方向。
例5. 小亮同學計劃暑假從西寧乘火車到拉薩旅行,請幫助他完成旅游攻略。
信息準備: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地高天寒,雪山連綿,牛羊成群,青稞飄香。
物品準備:羽絨服、登山鞋、氧氣袋、藥品、照相機、鐵路沿線景點分布示意圖(圖5)。
(1)青藏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 級階梯,由于海拔 ,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難度:容易)
(2)高原地區太陽輻射強烈,為此小亮還需準備 等物品。(寫一種)(難度:容易)
(3)西寧是 省的行政中心。小亮將乘坐火車沿 鐵路行進,沿途他可以游覽全國最大的咸水湖泊 、拉薩著名的藏傳佛教建筑 等旅游景點。(難度:中等)
(4)為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小亮在旅行途中應該注意的事項有 、
等。(難度:容易)
[答案]
(1)一 高
(2)太陽鏡(或太陽帽、防曬霜等防曬物品)
(3)青海 青藏 青海湖 布達拉宮
(4)不破壞植被,保護野生動物等(言之有理即可)
[說明] 該題考查的課程標準涉及“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和“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青藏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該試題以“西寧乘火車到拉薩旅行”為情境,考查了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兩個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自然環境對生活的影響等知識。第(1)~(3)題考查了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第(4)題通過生態環境保護的事例考查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地理觀。該題創設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求學生能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現了 “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
例6.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擬探究“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圖6、圖7分別示意中南半島主要城市分布、福建省主要城市分布,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圖6完成下表:(難度:容易)
首都 | 附近河流 |
河內 | 紅河 |
①________ | 湄公河 |
曼谷 | ②________ |
歸納:中南半島城市大多分布在 附近。
(2)從圖7可看出福建省主要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流域的干支流沿岸。(難度:中等)
(3)指出影響上述城市分布的條件。(難度:較難)
有利條件:
A.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
B. ;
C. 。
不利條件:
。
[答案] (1)河流;(2)閩江;(3)有利條件:B.河流流經城市,為其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C. 河流運輸便利;不利條件:位于河流沿岸,洪澇多發。
[說明] 該題考查的課程標準涉及“運用地形圖說明某地區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題目考查的是地圖知識、區域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對城市分布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人地協調、因地制宜的觀念。第(1)小題考查的技能與能力是獲取該區域城市分布等相關信息及歸納能力;第(2)小題考查的是運用第(1)小題歸納得出的結論對福建省主要城市分布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第(3)小題考查的能力是綜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題目創設了以探究活動的形式呈現圖文情境,根據題目的問題,分析得出結論。
相關學科考試大綱匯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