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
翻看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江漢區航空路小學語文教師羅薇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拼音學習之前,先學習“天”“地”“人”等簡單的漢字。這些漢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大部分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對它們就比較熟悉了。這樣會讓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他們更容易愛上中國文字。從簡單的漢字過渡到拼音學習,孩子們容易有成就感,能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學習。“對于沒上過幼小銜接班的‘零基礎’孩子來說,先認字再學拼音,在接受方面也不會有影響”。
統編教材每一篇課文后面,生字的田字格上會列出該字的筆順。羅薇認為,對小學生來說,一開始學寫字就應該按正確的筆順來寫。這是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教他們懂規矩。有些孩子剛學寫字時“發倒筆”,到了小學高年級會有很多壞習慣,不論是寫字還是學習,都草草應付。
此外,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每一單元都有一個“和大人一起讀”的板塊,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誦讀詩歌、故事。羅薇說,“親子閱讀”好處很多,這一要求也是首次出現在課本中。
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第一課《天地人》配的是一幅水墨畫。第三課學習的是生字“口”“耳”“目”,配的是京劇人物的卡通形象……像這樣帶有濃郁“中國風”的元素在教材中很常見。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上冊里有《姓氏歌》《人之初》等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課文,還有《小兔子乖乖》等中國孩子熟悉的童謠。統編教材中除了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了符合當今時代特點、有積極意義的內容。羅薇說,在學認字、學拼音的時候,孩子們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熏陶,感知其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