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對于一些孩子身心發展水平較慢的情況,您有什么建議?
錢志亮:當前的教育體制,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需要終身拼命地追趕。而今天的學校教學,是一個高速度、高效能的運轉過程,其實好多孩子并不是學不會,而是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他只是在起步階段比別人慢一些。
因此,我希望能夠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沖時間。留級對孩子未必就是壞事,我身邊有好幾個教授,小學時候留過級,2014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的兩位獲獎者都曾在小學時留過級。
記者:要使孩子們更好地幼小銜接,家長、學校等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錢志亮:我們通過調研發現,農村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普遍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可以認得上百個漢字,即農村地區的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非常明顯,但是所謂的“小學化”教學并不適合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我認為針對農村幼兒園“小學化”現象要施以重拳進行整治,提升農村幼兒園的辦園質量。
當然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并不只在農村。現在一些學前班把孩子逼得太緊,加上市場炒作,很多家長也會變得焦慮。比如一些教育機構把小學奧數的內容放到幼小銜接班來講,就是對孩子的摧殘,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所以在幼小銜接上,我強烈呼吁“幼小協同、科學銜接”,也希望全社會都能來關注孩子的入學成熟水平,不要僅僅用自然年齡作為入學標準。(錢志亮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實習生 孫山 記者 杜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