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學校·筑夢中國足球
近年來,發展校園足球的舉措頻出——出臺《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試行)》、成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等,我國校園足球正在邁向最好的時代。
政策,正一步步化為綠茵場上翻飛的足球、孩子們奔跑的身影。“發展校園足球是為了體現體育的育人功能,讓更多人學會足球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磨煉意志品質,并帶動學校體育的改革發展,為中國足球的騰飛奠定扎實的人才根基。”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日前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強調,“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特色引領、廣泛普及。建設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正是最佳的選擇”。
1.特在哪?足球列入必修內容
王登峰介紹,教育部2015年發布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核心內容有兩方面,一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把足球作為體育課的必修內容,每周用一節體育課進行足球教學;高中階段學校開設足球選修課;把足球運動納入學校大課間或課外活動。二是學校要廣泛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內、課外足球競賽活動,建設足球俱樂部或興趣小組。小學三年級以上建有班級、年級代表隊,學校建有校級男、女足球代表隊。同時,學校還要保障師資、場地以及經費條件,做好安全風險防控和意外傷害保險。
截至目前,全國已分兩批次綜合認定13381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69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此外,全國校足辦還確定了內蒙古自治區、青島市、廈門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4個全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王登峰介紹,特色學校和試點縣(區)遴選面向包括職業學校在內的各地中小學,按省域內中小學總數的6%至8%進行總量控制,統籌城鄉、區域和學校類型,按高中、初中和小學1:3:6的基本比例合理匹配,適當向寄宿制學校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傾斜。“申報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標準,一是每周能開一堂足球課;二是有場地能夠讓學生訓練和比賽,保證特色學校至少有50%以上的學生參與足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