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當代中國教育,今天一個“新理念”,明天一個“新思維”,聲稱“教育創新”的人如過江之鯽。有人動輒說自己“首創”了什么,“第一個提出”了什么,或者說自己是“中國××教育第一人”……
圖片來源:網絡
就在這時,我讀到了呂型偉先生《要談教育創新,先學點教育史吧》這篇文章。他尖銳抨擊那些動輒宣稱自己有“教育創新”的人“有的是為了出名,有的是出于無知,好像田徑運動員,不知道世界紀錄是多少,卻自吹自己破了世界紀錄。”
他梳理了世界進入近現代以后幾百年的教育史,讓當代中國教育人明白,我們今天的許多理念包括“改革”,并沒有走出前人的視野。比如,著名的人文主義教育家、意大利的維多利諾在1423年制訂了五條辦學原則,他大概可以說是“愉快教育”的祖師。又如,美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創始人杜威提出兒童中心的理論,他還提出了“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和“做中學”等一系列與歐洲傳統教育完全不同的新理念。以杜威教育思想為指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廢除課堂講授,學生與教師訂立學習公約,在改教室為各科作業室或實驗室進行自學的基礎上,學生按自己的興趣,自由支配時間;各科作業配有該科教師一人作為顧問,進度可自己掌握,教師檢查記錄,畢業時間也各不相同,這種教學法叫道爾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