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沒畢業(yè),卻有一個創(chuàng)業(yè)夢,于是擺起了燒烤攤;她不會做飯,卻烤出了讓人流連忘返的小黃魚。“為了符合永川人的口味,我一共試吃了400多條小黃魚。”這個小女生叫張霞,今年23歲,剛剛大學畢業(yè)半年。她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把燒烤攤換成了門面,一天收入有四五千元。
大三和表姐商量創(chuàng)業(yè)
別看張霞現(xiàn)在能烤出一手美味小黃魚,在這之前,她卻是一個學服裝設計的時尚女孩。張霞在重慶某高校讀書,初衷是學以致用,做設計相關的工作。
直到2014年,張霞和朋友約好去云南旅游。途中,她看到有個小攤正在賣烤小黃魚,“魚肉很嫩,吃起來很新鮮,這么小一條,還是烤著吃。”張霞說,滿大街都是肉串,而自己手上卻拿著一把烤魚,看上去好特別。
當天,她和朋友們吃了十幾條小黃魚,都覺得味道很特別,還有一種讓人說不出來的東西吸引著他們的味蕾。
回到重慶后,她繼續(xù)上學。但表姐找上了她,希望能和張霞一起創(chuàng)業(yè)。“我一直有個創(chuàng)業(yè)夢,想做屬于自己的事業(yè)。”張霞心動了,在和表姐商量創(chuàng)業(yè)項目時,她想起了在云南吃過的小黃魚……
試吃400多條小黃魚
2015年底,兩人決定從烤小黃魚做起,先擺燒烤攤,這樣投資成本小。張霞拿出攢下的生活費、零花錢,和表姐一共投資了兩萬多元,購買了冰箱、燒烤車、氣罐,并租下一個庫房。
在朋友的幫助下,兩人在文理學院對面找到一個小攤位。攤位確定了后,那便是學習烹飪技術了,因為是連鎖經(jīng)營,總店給她們安排了學習課程,但課程很短,根本做不出她們想要的味道。
“最初的學習只教會了我們烤法。”張霞說,云南的小黃魚采用特有的云南辣椒,但烤的時間不夠,口感比較濕,腥味祛除得不夠,再加上當?shù)厝丝谖镀环现貞c人的麻辣胃口。
隨后,她們購買了大量深海小黃魚回家試做,第一次試做時邀請了一大幫朋友來試吃,結果朋友們吃過后,全都搖頭,“不好吃,這樣肯定賣不到錢的!”
朋友們一針見血的點評沒有擊敗張霞,一次次的試吃,一次次的改進,張霞不斷反思哪里出了問題?這期間,光張霞自己就吃了400多條小黃魚。
摸索出烤魚小竅門
張霞笑著說,其實自己不會做飯,甚至普通的家常菜都不會做。但為了烤好小黃魚,卻鉆研出不少經(jīng)驗。她發(fā)現(xiàn),火候十分重要。火太大,容易糊;火太小,烤的時間長就不鮮嫩。每條魚最好烤8分鐘左右,這樣外皮酥脆,內里嫩滑,并且沒有腥味。
張霞仍然采用原來的云南辣椒,這種辣椒有一股回甜味,但進行了加工改良。她把小黃魚原本的辣味和麻味加重了,制作出4種口味的小黃魚,分別是:五香、微辣、中辣、特辣。她還更換了進貨渠道,采用東海、渤海的小黃魚,品質更好。
好多人愛上這味道
事實證明,永川人真的很愛這個味道!第一天出攤,只有幾個朋友前來捧場;第二天,賣出了二十幾條;第三天,兩人賣了八十多塊錢;等到了第四天,越來越多的人駐足停留,那天一共賣出了169條小黃魚。
小攤剛開業(yè)時,很多人都是出于好奇來嘗鮮,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許多顧客一吃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剛開始的時候生意一般,但后來有一次有個顧客一來就說買來試試,剛吃了兩條,便直接說再烤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