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智
缺乏商業意識把客戶送到競爭對手手里
到2016年7月份,平均每天只有兩三條小狗來洗澡,月營收只有5000元左右。臧國棟稱,如果在那個時候收手,雖然有虧損,但卻在他能支撐的程度。但本該放棄的時候,臧國棟又做出了舍命一搏,再次貸款兩筆,總計本金8萬元投入店鋪運營,寄希望于撐過兩個月的淡季,這在商業操作上來實屬不理智。
更糟糕的是,進入去年年底,離臧國棟寵物店不到500米的地方,有一家寵物醫院開設了起來,原本不好的生意越發慘淡了。
“最初還以為不會形成競爭,畢竟一個是醫療服務,一個是日常保養服務。”打算著強強聯合的臧國棟不但接受了來自對手的考察,所有情況和盤脫出,甚至還主動把自己店里近百位會員客戶介紹到對方店里消費。
“但沒想到對方一開業,也推出了寵物洗澡、保養等業務,直接開始了競爭,在新店開業打折活動下,我原來的客戶也都去了他那邊。”臧國棟說。
還貸壓力大,缺乏資金進貨推出新服務,客流越來越少,營收越來越低,導致還款壓力再加劇。在這樣的死循環中,臧國棟的創業再也沒了希望,目前共計欠下的近28萬元貸款成了他唯一的創業“收獲”。
聲音
重慶大學教授曾國平: 小本經營應避免這三個坑
和一些開創商業新模式、謀求高科技發展創業項目比起來,類似上述創業者這樣的傳統項目的創業才是常態。類似像臧國棟這樣的創業者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缺乏準備意識,主觀判斷創業可行性。于是,走進一些創業的“坑”就很正常了。最普遍的失敗原因在三個:
首先是 “項目選擇”的坑,創業者們多看中市場價值,而沒有考慮自身是否有相關經歷。他建議創業者更要選擇和自己從業經歷相關的行業。
其次是“裸身入場”的坑,不少創業者缺乏風險可控的意識,根據市場潛力的盲目判斷不留后路的投身其中。雖然這種方式更有創業的動力,但風險也會進一步加大。
再次是“資金投入”的坑,創業者多選擇單打獨斗,包括自有資金投入,貸款投入等方式,投資風險和壓力大,建議采用合作模式,分擔風險壓力,也能在必要時候完成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