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大三的學生,一面要承擔學業的壓力,一面又要應對創業上大大小小的事情,王榆楓坦言一切不那么容易。最初,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店址,還不懂門路的王榆楓在學校附近街面的店鋪挨家挨戶問,“買一瓶水,就跟老板搭話,您這店面是上哪兒租的,附近還有空閑的店面沒有?當然,這樣經常碰壁。”裝修的半個月里,王榆楓每天都在店里監工,“說起來只有半個月,熬下來卻感覺過了一年”。談起時間協調的問題,王榆楓笑起來——比起很多校園情侶朝夕相伴,現在王榆楓很頭疼的問題是,“女朋友總抱怨我沒有時間陪她”。
選擇大三就開始創業,是因為想在畢業正式工作前積累更多的經驗,王榆楓的規劃很清楚。“畢業之后可能要考慮的問題會更多,我現在會更純粹一些,就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
有點完美主義的王榆楓非常注重細節和品質。店里所用的羊肉和配料都是每周從貴州空運而來;跑遍北京的市場去找到最合適的鮮粉。無論有沒有客人,羊骨湯總是熱騰騰燉在爐子上,保證客人一進店就能很快上菜。3名員工的福利也盡量滿足:廚師要早起到店里熬湯,為了保證他的睡眠,店里晚上八九點就會打烊,放棄了夜宵的生意。“我們不想為了盈利一味壓縮成本,小店靠‘養’,目前就是想保證品質,留住更多的回頭客。”
傳統的餐飲行業讓王榆楓覺得“踏實”“接地氣”,但是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同樣灌注在創業的點點滴滴當中。比如在小店的宣傳推廣上,王榆楓運營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公眾號的介紹是:“黔北高原的原生態小麻羊在向你飛奔過來嗷嗷嗷嗷嗷”,王榆楓的情懷與活力在這里釋放,傳遞給潛在顧客。當然,轉發文章、集贊、享受打折優惠這種營銷手段也被加以嘗試,“效果還不錯”。
“爭取2017年開起第一家分店,事情步入正軌以后,總會越來越好的。”王榆楓滿懷信心。“貴州遵義羊肉粉”只是起點,如果有機會,他也會嘗試其他領域。對于這個20歲的小伙子,創業的路還很長,似乎沒什么不可能。
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要什么
2016年12月28日下午,莫雪冰代表團隊,在湖北“知音號”游輪上領取了某網站頒發的“最具影響力自媒體獎”。“這是對2016年最好的總結了。”莫雪冰在朋友圈里說。
莫雪冰是中南民族大學廣告學專業的學生。剛畢業半年多的他,目前已經是武漢櫻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了。公司正式注冊于2014年4月,最初是在老師指導下的一個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當時做過大大小小各種路演,也在團隊顧問的指導下進行了市場調研。”
畢業后,他結合所學專業,決定把專注于用視覺表達所見所聞作為發展方向,“我們認為未來大眾閱讀和獲取資訊將越來越偏近視覺化產品,因此簡潔、有趣的信息生產就成為了我們的創意重點。”莫雪冰說,比如他們的自媒體項目之一“江城Vision”,主要定位為“用視覺表達武漢”,項目包括航拍、720云全景、人物微訪談等。
談到創業歷程,莫雪冰感受頗深:“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到底追求什么!”在2015年,大學生創投行業都在談“互聯網+”的模式,莫雪冰也加入到這個創業浪潮中來。從5月份開始,寫計劃書、招募人才、線下鋪開門店、線上建立平臺……沒想到的是,8月份創業雛形剛建立,他就發現市場已經發生了轉向,后續與投資人的洽談也遇到了困難。“沒有拿到融資,人心散了,項目很快就黃了。”莫雪冰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于是我們果斷放棄這個項目,決定認真做好自己的事,讓團隊靜下心來,不再費精力去找投資。做好自己,自然會有資本來找我們。”
“創業不僅僅是一腔熱血,也是一種責任。不要隨波逐流,不要過多地去混‘圈子’,要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留給自己的團隊。”莫雪冰說,未來,他希望用更輕松、有趣、有品位的視覺表達所見所聞。“將來,我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希望建立一種良性循環,承擔自媒體本身應有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