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家長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而早期教育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傳奇事例更是讓很多為人父母者看到希望。于是,早教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重視甚至追捧。然而,盲目的“早教熱”并非是好事,家長觀念和方法的錯誤,可使早教效果適得其反。部分家長都認為早期教育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出類拔萃,因此使早期教育出現了很多問題,家長也陷入了一些早期教育的誤區,這些誤區會導致什么后果?正確的做法是什么樣的?
認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典型案例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是形容一個女子的才華。琴棋書畫,琴在首,為了把女兒培養成一個氣質美女兼才女,波波剛滿3歲,媽媽就把鋼琴買回了家,到處找老師教琴。找了幾個老師,鋼琴老師都認為孩子太小,說:“等5歲后再來學吧。”波波媽可不答應,“早點學,孩子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啊!”
后果
“拔苗助長”大家都知道,但當前早教領域存在的“越早越好”的觀念和“拔苗助長”的本質是一樣的。家長們受“提前、趕早”的影響,勉強使孩子提前進入下一階段,結果不僅達不到父母希望的效果,孩子還可能因為承受過多的失敗和壓力而產生沮喪等負面情緒,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孩子自卑等消極心理,使孩子這株幼苗沒有經歷成長就已“枯萎”。
兒科專家認為,5歲以下的孩子骨關節、韌帶等組織都較松弛,過早開始強度較大的鋼琴練習,容易使孩子的手部骨骺受損,導致手指的長短和粗細發生變化,并且隨著年齡增長,手指的缺陷會愈加明顯。
對策
春田童話生態幼兒園園長張海玲:關于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個比較著名的“敏感期”理論,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敏感時期的,只有到了敏感期才會發生較快的質的變化,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開竅”了。因此,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在不同的關鍵期給予相應的刺激;不同的孩子進入關鍵期的時間會有所差異,父母就需要仔細觀察孩子,不要太心急,等孩子到了某個敏感期才給予有益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認為早期教育
就是知識灌輸和技能培訓
典型案例
杰夫很小就對數字極為敏感,這可讓爸爸媽媽喜出望外,他們認為既然孩子的天賦那么好,那么一定要好好培養。于是,杰夫爸爸每天晚上要求4歲的孩子算四則運算,杰夫媽媽負責教孩子拼音和英語。漸漸地,孩子的臉上少了天真的微笑,常常垂頭喪氣。
后果
過早地把孩子關在房間里進行知識性的教育,必然會讓孩子喪失從大自然中獲取營養和知識的機會,肢體活動也會相應減少,這會抑制兒童大腦的發育,最終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智力發展。
對策
小博士教育天鵝園園長賓戀:蒙臺梭利說:“真正的幼兒教育,應該以活動為中心,觀察孩子的天性,激發和發展兒童的天性,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義所在。”因此,要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帶動語言、認知等領域的學習,讓孩子在自然、愉快的氛圍中成長。對數字敏感的孩子,父母可以用簡單的棋牌游戲來吸引他,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孩子的記憶、邏輯等能力。
認為最好的早教就是讓孩子進最好的幼兒園
為孩子找最好的老師
典型案例
慧慧是個膽小內向的小女孩,4歲了,連給大家講個小故事都扭扭捏捏。慧慧媽聽說某知名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很好,雖然離家遠,但還是找熟人報了名,還請了非常有名的××老師進行輔導。但上了2個月,孩子不但沒有什么進步,還不肯去了。老師說,膽小的慧慧總是一個“旁觀者”,在語言班里,她收獲的是“人人比我強”的不自信。
后果
家長費盡心思為孩子選擇了最好的老師,孩子卻在“種種不適”中受到壓抑。什么是好的老師,什么是好的幼兒園,甚至可以追問,什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答案或許應該是:最適合孩子的。每個好的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特點和教育方法,好的幼兒園也一樣,但是,這個“好”是不是真的適合你的孩子,作為父母,要好好思量。
對策
北京紅纓教育株洲康馨幼兒園園長文海霞:一個人的幼年時期主要是由父母照料,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一味追求給孩子找最好的老師或最好的學校,而是要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任何一位好老師、一所好學校、一個好伙伴所不能替代的。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學校。慧慧的媽媽應該認真審視自己日常的各種表達方式,嘗試著和慧慧爸爸進行“家庭情景演練”,讓孩子一起參加,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本文選自ddfffff_63244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