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各種流行歌曲
在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孩子,童年幾乎都在新世紀里度過。這個時期,許多港臺歌手的歌如雨后春筍般流行在大陸地區,這時期的兒歌卻沒有新的突破,孩子們只能在兒歌缺乏的情況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各種流行歌上面。
“當年最喜歡就是《小虎隊》的歌,他們的《蝴蝶飛呀》《水手》等許多經典歌曲,歌詞早已耳熟于心,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非常清楚。”說到小時候的兒歌,90后的唐睿似乎只記得《兩只老虎》《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幾首歌,他說,這些流傳下來的老兒歌欠缺新意,旋律也很平淡,沒有跌巖起伏,很容易讓孩子們“審美疲勞”,在沒有新兒歌的情況下,孩子們更愿意去親近這些旋律激昂,歌詞前衛的流行歌曲。
兒歌去哪兒了
“世界兒歌日”是在1976年比利時國際詩歌會上創立的。每年春天到來之際,13歲以下的兒童都要舉行主題慶祝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和支持,1999年,3月21日被確立為“世界兒歌日”。
“世界兒歌日”旨在通過兒歌搭起各國兒童的友誼橋梁,傳達和平與發展的理想,寓教于樂,充分發展少年兒童的才智個性和身心能力,并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民族語言和價值的認同及對祖國文明的尊重與熱愛。
小朋友們還會唱從前的兒歌嗎?今天他們喜歡的是怎樣的兒歌呢?我們也采訪了一些小朋友和家長們的想法。
★說起兒歌,我覺得是父母那一輩的事。好像他們小的時候愛唱什么《小燕子》、《丟手絹》之類的兒歌,在我們看來,那些歌曲太幼稚了。可聽父母說起的時候,似乎還很懷念的樣子。我覺得大概他們當時可能除了做游戲、唱兒歌也沒什么好玩的吧。現在我們不像從前,有很多的誘惑,看電視、電影,打電腦游戲,K歌等等。
―――小敏高中一年級
★校園里灰色童謠之所以流行,是因為現在沒有適合我們唱的歌曲,而且流行歌曲這么多,難道我們非要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藍精靈》等,大家會笑話的,那是幼兒園的孩子才唱的。
―――雨若小學六年級
★現在我們好像沒有什么好的兒歌,所以大家才把流行歌曲改編改編瞎唱著玩。我看山西衛視的《超級少年》,里面那么小的小孩唱的也是《老鼠愛大米》、《小薇》等,大家還覺得很有意思。如果小孩子們在舞臺上一本正經地唱什么兒歌,恐怕也不會有什么舞臺效果。
―――馮豐初中二年級
★去年我們學校召開的元旦聯歡會上,許多學生演唱的是《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雙節棍》、《我是女生》、《被愛捉弄》等流行歌曲,只有一名學生演唱了《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結果還引起同學們的一陣哄笑。
―――王羽小學四年級
★說起兒歌,我想起兒時的一些熟悉的兒歌,什么《丟手絹》、《賣報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學習雷鋒好榜樣》、《絨花》、《數鴨子》,最難忘的還有《一分錢》。那時的我們總是簡單而快樂,雖然大家都沒有豐富的文化生活,可是一點也不覺得單調。現在孩子們有錄音機,有電視機,有什么MP3、MP4,有網絡歌曲,可是他們惟獨缺少歌聲與笑聲。
―――小米
★看看如今的孩子真是可憐,被洶涌的考試大潮席卷著,那么小就背負起學習的重擔,沒有歌唱的時間,沒有玩耍的時間。許多“聰明”的家長,摸索出了“早熟的桃子好賣”的真理,還有張愛玲“出名趁早”的語錄,使社會上刮起了“略過童年、追求成功”的教育。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無數次地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一定要刻苦學習,長大才有出息。如果學習不好,以后連個工作也找不著,吃飯都成問題。
剝奪了孩子歌唱的權利是多么殘忍的一件事啊!趁著這個“兒歌節”我想說:讓孩子們盡情地歌唱吧!讓他們擁有燦爛的笑容與美妙的兒歌。
―――度可
★記得小時候,我們嘴里還有許多值得傳唱的經典兒歌,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夸我好寶寶”、“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這些兒歌詞意簡單,節奏感強,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可是如今的孩子唱這些歌就覺得太陳舊、太過時了,沒有適合他們的歌曲,不能怪他們。
―――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