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時就像個小“話嘮”,小嘴巴嘰嘰喳喳地說個沒完沒了,總是能找得出很多的話題來。但是一出門,或者是家里來了客人后,他(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顯得很害羞很內向,總是寸步不肯離開父母,讓他(她)叫人,他(她)就躲在父母身后盯著“生人”看個半天,問他(她)問題,要么就是一言不發,要么就是低著頭小聲地應答,跟沒有陌生人在場時完全判若兩人。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差?
其實,這一方面跟寶寶自身的氣質類型有關,有些寶寶“自來熟”,一點也不怯生,而有些寶寶則比較“慢熱”,常需要“預熱”一段時間后才能慢慢熟絡起來;還有一方面也跟家庭的養育方式有關,有些孩子基本上很少接觸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父母也很少帶他們出去外面玩,在家時,他面對的都是朝夕相處的人,這種逐漸建立起來的安全感讓他能很放松地展現自己,但當突然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或家里跑出一個陌生的面孔時,就會因缺乏安全感而變得緊張焦慮、無所適從,于是便出現了暫時的退縮行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