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娜: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棠外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整體統一,同時也符合了孩子們的興趣和情感需要。他們把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主題活動內容滲透到每一個區角。我們讓孩子們充分拓寬視野,不斷豐富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如剪紙、臉譜、扎染等傳統藝術通過各種形式展現出來。
奧爾夫音樂教室
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創設幼兒個性成長環境
棠外實驗幼稚園是棠湖中學外語實驗學校吸取優秀民辦學校先進的管理經驗,投資4000余萬元,傾力打造的一所高起點、高品質的國際化新型民辦幼稚園。室內采用全地熱系統,全中央空調,擁有恒溫游泳池、體能訓練館、傳統國學館、繪本賞析室、兒童生活體驗館、寶貝演藝大廳、科學探索發現室、歡樂陶藝吧、奧爾夫音樂教室、創意美工坊等多個功能性區域。戶外有3千多平方米的運動場和極具自然、生態的沙池、種植園、養殖園以及充滿野趣的生存磨難冒險島、小小交通安全崗等活動體驗區
在棠外實驗幼稚園,“強化養成教育、重視智力開發、滲透情感關愛”一直滲透在幼兒每個階段的培養中。在每層樓的過道上,抬眼可見的是極具民族特色的臉譜、剪紙、扎染,除此之外,恒溫游泳池、陶藝吧、創意美工坊、戶外冒險島等多功能區域給孩子提供了動手、動腦的機會和享受更多元化的體驗。并通過舞蹈、器樂(鋼琴、古箏、打擊樂等)、表演、美術、陶藝、跆拳道、輪滑、足球、武術、游泳等豐富多彩的藝體活動,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貫穿在各個階段的品格教育
品格關鍵詞
“愛心”凱凱的故事
凱凱是一個安裝了人工耳蝸的孩子,去年來到棠外實驗幼稚園時,媽媽不敢相信孩子能進這么好的幼稚園。“讓我感激的是,凱凱在這里就像一個平常孩子一樣,和別的伙伴玩在一起。”平常的背后有著幼稚園老師的辛勤付出。為了照顧這樣一個孩子,所有老師在他入園前就召開了會議,研究如何悉心照顧他,入園后,幼稚園專門給凱凱配備了一個實習老師。回憶起剛入園時,孩子還只能說幾個字,“謝謝”、“老師好”,每頓只吃白飯加湯,“每天我們都會跟凱凱說話,讓他學會各種發音,戶外活動時也會有些小緊張,擔心他耳蝸的芯片會掉。“班主任宋老師說。“現在凱凱每天最 開心的事情就是去幼兒園”。
“適應”不被認同的老師
品格教育里有一個關鍵詞“適應”。言下之意是鍛煉孩子,讓孩子接納不同人對他的關愛,不讓孩子過度依戀某一個人。棠外實驗幼稚園的作法是這樣的,讓孩子在4年中接觸不同的老師,刻意地每年或學期給每個班換一名“新老師”。曾老師就是這樣一位中途接手的“新老師”。“家長們聯合起來抵制我。”剛到班時,這個不算年輕的老師就踢到了鐵板,“每次給家長發短信時我都要戰戰兢兢想很久,才敢發出去。”曾老師的困境因為孩子們對她的認可解除了。“我跟孩子玩得特別瘋,要抓住家長的心得先抓住孩子的心。”
責任 排隊值日生
到了中大班,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加強了。大班熊老師會給孩子們布置一些周末小任務,參觀中華民居、去棠外小學參觀體驗早操、參觀宿舍等等。品格教育這時體現在孩子的責任、自制、合作感的培養上。孩子們會合作照顧植物,中大班會有值日生為“人民服務”,檢查每個孩子上廁所后有沒有洗手,在飲水機接水有沒有接夠,每個孩子在晨檢時也會更加自覺配合醫生。
習慣 幼小銜接
“品格講做人做事,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小銜接從孩子入園就開始了。首先身體適應,才是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棠外實驗幼稚園不會刻意教孩子提前書寫。但是每個細節都在為孩子升入小學做準備。就用筆來說,根據孩子小肌肉群的發展,小班的孩子用粗筆、中班用偏粗的筆,大班用帶有橡膠圈的筆,這些都是為小學書寫做準備。不寫字,就讓孩子練習畫迷宮,在田字格里畫人。
“有些父母會想著怎么讓自己的孩子更出類拔萃,比別的孩子更聰明。可是強跑未必會贏。何妨試著牽著蝸牛去散步,享受靜待花開的美好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