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撿來的”、“不聽話的孩子會被大灰狼吃掉”、“在家里打傘長不高”……這些大人們曾經說過的謊言,是否讓你瞬間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58歲的劉先生總懷疑自己并非親生的,因為他十一二歲的時候,父親曾說自己不是親生的,兒子為了用事實說服他,帶著父親和爺爺去做親子鑒定。權威科學的定論總算是徹底消除了困繞劉先生心頭幾十年的疑慮。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感同深受地笑了。“我是從哪里來的?”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這個問題。父母們是怎么回答的呢?沿襲著老一代的說法,告訴孩子是撿來的!或者會選擇把問題丟給另一半,跟孩子說:“問你爸(媽)去”等等。
孩子的心簡單純潔,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最親近信任的人,父母說的話,他們都會相信。這些謊言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益處,只會給孩子無端增加煩惱。父母不該以“一句謊言無關緊要”類似這樣的理由來對孩子進行錯誤的引導。
三類謊言家長不能說:
1知識型的謊言不能說
孩子一問“我從哪里來?”,父母常會感到尷尬,用“撿來的”、“抱來的”等謊言應付。這類回答會讓孩子有較多猜測,產生不安全感。
正確做法: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普及基本生理常識。
2嚇唬型的謊言不能說
孩子哭個不停,家長常會說“再哭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剩飯、不睡覺,也常用警察叔叔、大灰狼來嚇唬。這不僅會讓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知產生偏差,也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剩飯,也許是飯盛多了,下次少盛些,同時告訴他節約的重要性。
正確做法:對孩子多一些引導,往往比簡單的命令更有效。
3情感型的謊言不能說
“再哭媽媽不愛你了”,“再鬧就把你送人”……這種謊言會加劇不良情緒積累。孩子哭鬧本是為了尋求關注和愛,父母卻威脅不要他,只會讓孩子哭鬧得更厲害,甚至在成長過程中,因始終擔心自己不被愛而缺少歸屬感。
正確做法:家長要溫柔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安靜的陪伴,等孩子想明白了再教育。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原因,這時父母就應注意觀察分析,細心詢問原因。家長應該采取更真實、更客觀的方式引導孩子,建立互信、融洽的親子關系,幫助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