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是一個社會急劇變化的國家,高強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劇變導致人們出現心理適應困難和各種心身癥狀,各大中城市因心理疾患(或心理問題)而尋求心理醫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心理健康”、“抑郁癥”、“焦慮癥”等名詞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熟知的詞匯。人們的“心理問題”或“心理創傷”也成為了一個搶眼的電影主題。
文/鐘杰
然而,當人們開始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開始尋求專家的幫助去面對的時候,就會遇到如何尋找合格心理醫生的問題,很多“資深”的求助者在這個問題上都有深刻的體會:尋找一個能治好心病的心理醫生恐怕比尋找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還要困難!
哪些人算做“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是老百姓通俗的叫法。在行業內,有幾種人屬于“心理醫生”的范圍:心理咨詢師(counselor)、心理治療師(psychotherapist)、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psychologist)以及一部分受過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社工人員(social worker)和精神科醫生(psychiatrist)。
他們的區別是:
心理咨詢師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心理問題較輕的人,特別是不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在婚戀、學習或工作、社交上遇到的一些情緒困擾。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心理咨詢師在非醫療機構執業,《精神衛生法》出臺后,心理咨詢師不能對來訪者進行精神科診斷和從事所謂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師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心理問題較重但不是精神病的人,特別是已經構成一些心理疾患診斷的人,比如: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人格障礙等,這些疾病不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能覺察到自己有心理問題并愿意尋求專業幫助。在中國大陸的“心理治療師”一般在醫院心理科工作,但是目前在衛生系統還沒有專門的職業設定,心理治療師屬于衛生系統的“技師”系列,與放射科技師類似。
臨床心理學家一般具有心理治療的能力,同時做一些相關領域的科研,他們通常在高校從事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和心理病理學的教學、實踐和科研工作,一些接受過系統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醫學心理學的教師也屬于此類。
精神科醫生主要對嚴重的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情感障礙)進行藥物治療,他們其中較少的一部分同時接受過系統心理治療專業訓練,因此在精神專科門診也從事心理治療(受過嚴格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生一般不給自己的心理治療患者開藥或者會讓其他精神科同事給同一個患者開藥,嚴格區分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生的角色)。
社工人員是做社區健康促進工作的專業人員,在美國,家庭和婚姻心理咨詢是起源于社工人員的。在中國大陸,接受過系統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社工人員很少,一般分布在一些較好的社會團體、民政系統或非政府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這些“專家”如何介紹自己,只有受過專門的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專業訓練的人員才可以算做是“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