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鷺島,從今天起由廈大“打頭陣”,所有的高校都將陸續迎新開學。
每年的新生入學季,也都是校園經濟最活躍的時期。那么,今年迎新,老生們又想出了哪些新創意,打算怎么做生意?
變化 老生的生意項目推陳出新
每年開學新生報到當天,就算沒在校園內外看到擺攤賣東西的老生,也一定能在宿舍里“邂逅”上門推銷的學長學姐。按往年情況看,老生們銷售的物品基本都是新生入學的“傳統”必需品,包括床簾、蚊帳、排插、臉盆、臺燈、暖瓶、涼席、鼠標墊、字典、英語報等等。
但今年,許多老生有了新想法。比如廈大大二學生小鄭的打算是:幫新生家長找住宿的賓館或酒店!小鄭說,許多家長都是第一次到廈門,對廈大周邊的環境都不熟悉,而他和一位舍友已經趁暑假提前踩好了點,“我和幾家客棧和賓館都談好了,按最終入住的房間數拿提成。”小鄭相信,這個市場的需求量肯定很大,因為“之前我們也沒聽過有人干過這個活兒”。
受到小鄭的啟發,其另一位同學也產生了類似的想法:“可以當導游,帶新生家長游廈門。”不過她的想法尚未付諸實踐。
此外,由于在去年軍訓期間,衛生巾意外被捧為“軍訓神器”,大三學生林曉輝決定今年開學要效仿外地學生的經驗——向大一男生推銷衛生巾!為什么是男生?林曉輝說,男生沒法自己去店里購買衛生巾,而且“這個神器我也用過,確實能保護有可能被軍訓搞殘的雙腳。”
采訪中,還有一些老生的想法也可算得上推陳出新,比如有償幫新生裝修創意宿舍、裝床簾蚊帳等等。
結果 有的賺很多有的血本無歸
那么這幾年,老生們的開學生意又都是賺是賠呢?
林曉輝在去年就賣過床簾、蚊帳、床上書桌、竹席等床上用品,他說,他花1500元進的貨最終連本都沒收回。“去年開學第一天早上我也去‘掃樓’,可是我發現已經有幾撥人搶在我前頭了,會買的新生已經都跟他們買過了。”
他覺得自己第一次做新生生意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提前做好市場調查。“和我賣同樣物品的同學很多,而且校內小賣部也有出售,我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與曉輝不同,同樣是大三學生的方博群去年開學時穩穩賺了一筆。方博群說,他去年的盈利要歸功于他的團隊。
原來,早在迎新前,方博群就聯系好負責迎新工作的同學,讓他們把初來乍到的新生帶往自己的攤位,而那些沒被帶往攤位的新生,也是在進入宿舍前就走漏了方位,“我們交代負責帶新生到宿舍的迎新同學,在接到新生時就短信告知我們這位新生的宿舍門牌號,推銷人員會先一步等在那里,以防客源被搶”。
方博群覺得,“團隊合作,必勝無疑”。而他們穩賺不賠的訣竅,還在于進貨環節,“我們早早就通過一些渠道和批發商搞好了關系,壓低了進貨價,對方還答應我們賣不完的可以退四成。”不過最終,方博群不但基本賣掉了所有進貨,扣除同學的提成,他還凈賺6000多元。
經驗 參與迎新經濟是難忘一課
采訪中導報記者發現,在開學季做生意的大學生中,只有少數是貧困生,更多學生的家境都在中等或者中等以上,他們做新生生意的目的除了賺零花錢外,更重要的是“練兵”積累經驗。不過,其中大多數“臨時小老板”的專業并非與市場營銷相關,更多的學生是對自主創業、對銷售感興趣。
盡管目前在廈門,一些學校并不鼓勵大學生在開學季的經濟行為,因為這被認為會干擾迎新秩序,而且學生銷售的物品質量無法保障等,但“臨時小老板”們卻堅持認為:在“迎新經濟”中無論是賺是賠,都能讓他們有所收獲。
正如方博群說的,“它考驗的是我們營銷商品的手段、發現商機的眼光、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有推銷商品的技巧和團隊合作的默契。”他覺得,參與“迎新經濟”無論對于“總指揮”還是具體的推銷人員來說,都將是大學里精彩且難忘的一課。
不管是校方還是“小老板”,二者給予新生的一致提醒是,要小心冒充學校工作人員和學長學姐的人上門推銷,如有必要可要求銷售人員出示工作證、學生證或其他身份證明。“也要謹慎分辨一些在校生的推銷手段。”林曉輝說,比如去年廈門某學院就有在校生向新生夸下海口,承諾只要購買其洗衣機就能進學生會,后經舉報,學校對其做出了處理。“新生不要聽信承諾盲目購買,雖然我們做生意,但也建議學生理性消費。”(記者 梁靜/文 梁張磊/圖 實習生 紀美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