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大的“月亮橋”(校友范汝杭攝)
和其他大學比起來,福建醫科大學可以說相對“袖珍”。然而校園雖小,景致卻一點也不少。其中最讓醫大學子念念不忘的,就是醫大的夜景。
從醫大旗山校區正門進入教學區,一大片“盛開的噴泉”映入眼簾。噴泉的盡頭是羅馬廣場,因廣場上教學樓的大柱子而得名。穿過羅馬廣場就能到醫大的地標位置:思語湖,湖畔一個圓柱形斜面體是圖書館。圖書館后面的湖泊,一到盛夏,滿池荷花盛開。這幾個景致連成一線,是醫大的“中軸”。
副校長梁敬陽說,醫大校園景觀除了保留原有的生態,也融入很多沉穩大氣又不失浪漫的建筑,很多景觀在設計上都與醫學、生命息息相關,比如這條“中軸”,寓意生命的起源、延續、挑戰等,學子們走在這條“中軸”,一路走過崎嶇的石板路,穿過灌木叢林,最終會看到鮮花盛開的地方,未來還將設計DNA細胞雕塑、階梯式草坪等。
與白天的靜謐不同,夜晚的醫大展現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美,在霓虹燈的映襯下,羅馬廣場前的噴泉流光溢彩。將視線轉移到圖書館旁邊,月亮橋露出了她的“真身”。拱橋下一輪燈光,側面看上去就像是鑲嵌了一彎月牙,明亮動人。
如果說新校區是彩色的,那老校區便是肅靜低調。周邊越是繁華,越是襯托老校區的沉穩。幾棵繁茂的大榕樹,見證了醫大數十年來的風雨;教學樓旁三角梅“瀑布”花開正好。
學醫,是枯燥而艱苦的。但在紛繁復雜的學習中,偶爾遠眺窗外,看湖光樹蔭,嬉戲的鳥兒,也是一段難忘的大學記憶,醫大的學生總結的“一片思語在醫大,月亮橋上賞月色”,時光帶走醫大人,而他們帶走這片美景記憶。(記者 黃妍 實習生 徐悅紅 記者 林良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