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4,2467,1432,400,27。這串數字可不是神秘代碼,而是廈門大學現有的學生黨員數、2013年發展的學生黨員數、最近一期入黨基本知識學習班培訓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數、每年基層黨支部申報立項項目數,以及立項項目獲得省級優秀成果獎數。在這些數據背后,是廈大在黨建工作,尤其是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創新紅色教育、打造紅色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紅色先鋒營
去年8月,汪少欣收到了廈大錄取通知書,同時還收到了一封特別的來信——《新生黨員提前入校進行培訓的通知》。8月19日,她和其他149名新生黨員一起,先于其他同學入學報到。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內,她的檔期被填得滿滿的。在這個于她而言無比新鮮的象牙塔里,她見到親切的輔導員,聆聽專題輔導、重溫入黨誓詞、參觀陳嘉庚紀念館、進行座談交流、開展志愿服務和參加迎新工作……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汪少欣明白了自己除了“大學新鮮人”這個身份之外,還有另一重身份——新生黨員,紅色先鋒。
這便是她大學生涯的起點、也是廈大新生黨員的大學生涯起點。
2013年,廈大啟動新生黨員“紅色先鋒營”,加強低年級學生黨支部建設。“紅色先鋒營”成了廈大新生黨員入學的第一課。學校還安排了強大陣容為學生上黨課,有廈大黨委書記楊振斌,有蘇勁、陳炳三、洪成得、徐進功等知名教授。
紅色承諾
每周二晚上,數學科學學院2012、2013級本科生黨支部黨員王芹同學有一個“約會”。這個“約會”持續了一年有余,幾乎沒有間斷過。不知情的人,總會好奇地問她。原來,她是到學校附近的科技中學,兌現她的承諾。
王芹同學的這場綿長而持續的“約會”源自于她所在黨支部的支部立項活動——“Sunshine Action”,即科技中學教學資源共建志愿服務活動。包括王芹在內的黨支部全體黨員在經過崗前培訓后,分批到科技中學進行數學答疑,一周六次,風雨無阻。
在如何將專業優勢與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相結合的探索中,廈大以“支部立項”為突破口。在廈大,這種參與到支部立項活動中的黨員,將此看成了“紅色承諾”。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研究生黨支部建立“黨員社會實踐基地”,藥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堅持黨員學長幫扶和與少數民族同學結對子機制……自2010年起,廈大每年基層黨支部申報立項項目均已突破400項,這些項目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已經成為學生黨員踐行“紅色承諾”的重要平臺。
紅色心路
從廈大群賢校門往里走,左邊就是囊螢樓。福建省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廈門大學支部暨羅揚才烈士紀念室便坐落在囊螢樓里。歐語系大二學生許諾對羅揚才紀念室的感情非同一般,每每說起,都難掩激動的心情,因為她曾經在那里度過了一場特殊的生日聚會。
外文學院把學生入黨那一天稱作黨員的“紅色生日”,當作人生又一個新起點。黨支部每年為黨員在囊螢樓羅揚才烈士紀念室慶祝“紅色生日”,安排黨委副書記、輔導員、入黨積極分子等一起參加生日聚會,見證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紅色生日”是廈大學生黨員“紅色心路”的一環,見證了學生的成長。
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快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員,廈大更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學校聘請離退休黨員為黨建組織員組成“紅色導師團”,為學生黨員解讀紅色經典;將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黨員引入新生黨員隊伍中,實現新生黨支部建在班上,并成立訪學臨時黨支部、實習團隊臨時黨支部;開展“紅色輔導員”活動,組織學生黨員到廈門、漳州、翔安等地為外來務工子弟和留守兒童義務開展學習輔導和成長幫扶,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