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女性需求增加
隨著女性高管比重的增加,女性對前往商學院讀MBA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并且年齡越來越小。
早在2011年,美國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便有數據顯示,參加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的女性人數約為10.6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并且在2009年6月至2010年期間,大部分考生的年齡均在30歲以下。GMAT是工商管理學碩士(MBA)課程及其他商學研究生課程的標準入學考試,由GMAC主辦。
這種日益膨脹的需求在2013年GMAC公布的《未來商學院學生調研報告》也得到印證。大部分女性表明了申請商科管理教育在于希望獲得更多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工作機會,提高現有工資水平,或是實現個人成就商業女性這一群體的悄然崛起是多方原因推進的必然結果。就個體而言,她們內心深處的主體意識愈發覺醒,對自身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進行了重新定位:她們越來越渴望,也越來越自信地走進商業世界中大顯身手。同時,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與法律也為女性投入商業職場提供了保護和支持,也增強了商業女性的職業信心。
阿萊麗·迪恩是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畢業生。她之所以選擇MBA,一方面是希望拓展自己的技能,同時也希望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她在國防工業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工作了五年多,一直從事分析師工作,但她希望有機會挑戰其他職業。
“我要利用這個機會,改變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迪恩說。她今年30歲,計劃畢業后從事市場營銷與品牌顧問的工作。
據悉,在過去幾年內,美國大批女性進入醫學院和法學院就讀,現在她們又轉而選擇商學院。部分原因是由于商學院注意到女性學生短缺,加大了對女生的招生力度。據美國聯邦數據顯示,目前,超過1/3的MBA學位獲得者為女性,在過去十年里,這一比例大幅增加。
而對于越來越年輕的女性攻讀MBA學位,喬治城商學院教授凱瑟琳·汀斯利作出了這樣的解釋,她認為盡早就讀商學院,可以幫助提高女性在職場中的地位。“這將增加商界女性的數量,因為她們可以請產假,而且她們重新回到職場的可能性也更大,因為工作在她們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更重。”
像杰西卡·迪琳一樣,對于許多女性來說,在她們做出攻讀MBA的決定時,組建家庭的計劃也是她們考慮的一部分。
迪琳將在今年夏天結婚,她說:“我知道自己已經擁有許多方面的工作經驗。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有自己的家庭,我當時以為那是永遠不可能的。我曾經甚至想放棄攻讀MBA。”
但迪琳轉念又想,取得MBA可以讓她未來的職業發展更加靈活。“如果我想打破傳統的就業選擇。”她說道,“比如,如果我想自己創業,我就可以向一幫專家——我的老同學、教授和校友等等——尋求幫助。”
這種需求在中國同樣強烈。日前,《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14年中國最佳商學院排行榜中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幾年女性學員就讀MBA的人數也在增加。各行各業中的女性擔任中高管理層的也越來越多,管理層已經不是男性的天下。
在2005年畢業的學生中,女性占18.2%,到2007年,這一比例為19.1%,2009年為22.0%,2011年為26.9%,2013年則為25.5%。雖然2013年的女性學員比例比2011年的稍少,但還是可以看出女性學員在整體增多的趨勢。另外,EMBA的女性學員比起MBA來也毫不遜色,在此次調查中,女性EMBA學員占17.36%。
在對一些熱門MBA招生院校的生源結構數據進行分析中發現,男女比例為2:1甚至更高的較多。例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2年入學總人數為203人,其中女生占33%,男女比例近2∶1;新華都商學院對創業MBA項目首期班學員中,男性占了78%,女性為22%;上海交大安泰2013級學員中,男性比例為67%,女性占33%;北大光華2013級學員中,男女比例也為2∶1;浙江大學2013年MBA共錄取381人,男女比例為1.54∶1。
GMAC近期公布了一項調研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GMAT女性參加考試人次一直高于男性考生,并從2009年至2013年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其中,2013年的女性考試人次為33682,比重上升至64%。數字表明,中國女性對商科管理教育極為重視,并對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躋身商界表現出強烈的愿望。
GMAC北亞區市場拓展副總監余菁維告訴記者,中國女性考生比重超過六成,反映了中國女性對于自身學習投資的渴望。通過商學院的學習,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經濟方面的回報,而且能夠帶來個人職業發展方面回報。而從中國女性考生所感興趣的專業來看,依次為金融碩士、會計碩士、管理學碩士、市場營銷碩士等專業。事實上,會計、市場營銷等專業一直被認為是“適合女性從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