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辱罵、圍攻粉絲,到底誰在搞“死亡威脅”?
處于輿論漩渦中的陳嵐,已經連續幾天沒睡覺了。
互聯網時代,網絡暴力雖很常見,但這場從最開始的幾個人、幾十個人的微博馬甲賬號互相之間的一問一答,再到幾十個小時內收到近千條的死亡威脅、連續的騷擾電話,甚至全網發布爆料人的家庭住址、私人信息,事件似乎愈演愈烈。
面對這些,陳嵐開始只是一笑置之,以為僅是普通的網絡攻擊,畢竟以前也曾遭遇過類似的情況。“讓他們逞口舌之快算了。”
但后來她發現,情況不太對,辱罵是抱團出現的,而且持之以恒地刷了超過24小時,不眠不休。“他們還定點去包圍我的粉絲,進行包圍式攻擊,似乎還配合著帶節奏。”有著55萬粉絲的陳嵐這才意識到,事件的危險性在提高,是否與之前被公益組織開除的疑似“戀童癖”張某(化名)有關。
陳嵐從事兒童保護工作7年,她所在的上海靜安區小希望公益聯盟在成立之初,曾遭遇一個疑似戀童癖患者張某(化名)。“開始大家只是懷疑此人,但沒有證據”。可后來,張某只關注組織里的其中一個小男孩,并經常要求帶其回家住,被公益組織拒絕。
該公益組織也有員工反映,張某只購買特殊奶粉等昂貴物品,送給他最喜歡的這個小男孩,甚至不允許別的孩子碰觸。
但這也只是陳嵐的猜測。這幾天,她翻閱自己過去的微博評論察覺到,該事件發生之前有個叫李凜之的微博賬號,是平時辱罵她最積極的打手,也是之前她在微博上掛過的“戀童癖”。
陳嵐的家庭地址、手機號碼等具體信息被上傳到網上
陳嵐就此懷疑,此人或許伙同張某將她的家庭地址、手機號碼等具體信息上傳到網上。“因為現在掛出的信息,基本是以前我在公益組織內部公開過的。”
“我現在害怕的原因是,可能該起事件是盤根錯節的。”這是陳嵐七年以來,遇到的最大規模的網絡攻擊。
“招黑”后, 已嚴重影響爆料人正常生活
從陳嵐提供給央廣網記者的騷擾電話截屏來看,多數號碼來自成都、鄭州等地。“這些還都是開機后才接到的,現在我只能開機后再關機,已經嚴重到我的正常生活。”這幾天,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陳嵐必須立即搬家。
“騷擾我的人群中,可能部分透過群、貼吧互相溝通,強奸、誘奸、猥褻兒童。”陳嵐向廣網記者分析,這當中許多人或身負罪名。
昨天,檢察日報也刊文稱,公安機關等職能部門或可給予“陳嵐”們更多安全感:查查是誰在搞“死亡威脅”、誰在泄露傳播他人信息,該懲處的一個也不放過。
“把那些威脅短信和通話都固定下來。” 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永杰律師認為,這些戀童癖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應當受到罰款或拘留的處罰。女作家可以到公安機關報案,讓網警進行立案調查,對他們依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