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也就是15歲的楊某朋念完初中一年級第一學期后,一個“老板”來到他們家門口,向大人表示可以帶孩子出門去打工賺錢。
根據老人和當地民眾的描述,眼看著老家和“新家”周圍的年輕人都出遠門去打工,長輩們似乎已經確認了“年輕人就該出去打工”的鐵律,年輕人“不讀書就打工”儼然成為無需討論的固定模式,沒有其他選擇。至于什么年齡才能外出打工、“童工”是否違法等問題,他們并不太懂,也不在意。
家長和孩子都有這樣的認識,就很容易和前來招工的“老板”達成共識。
當時,“招工”很快就完成了。大人主要關心兩個問題,一是孩子的起居生活有沒有著落,安全有沒有保障,有沒有誰能管教孩子讓他不要學壞。對此,“老板”說,有老板管著,沒事的。
大人關心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工資。雙方口頭約定,過年時,“老板”將孩子和錢一并送回來。
關于工資的數額,低收入的鄉親們很容易滿足,往往是“老板”報出一個價格,父母感覺“大體差不多”就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