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國家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并不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并不是荒蠻之地。除個別國家由于長期戰亂等因素破壞外,相關國家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并不低。無論義務教育普及程度,2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還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等,相關國家在全球統計中都處于比較高的水平。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數據,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0.6%的相關國家達到50%以上,進入普及化階段。約43.5%的相關國家達到15%~49%,處于大眾化階段。只有15.9%的相關國家不足15%,處于精英化階段。而我國于2012年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并在2015年達到40%的毛入學率。
教育市場開放程度處于中等水平。“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和投資市場總體開放,約77.9%的國家為WTO成員。其中約有47%承諾開放教育服務市場。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教育服務市場開放水平高于其他地區。摩爾多瓦的開放幅度高達91.3%,其次為愛沙尼亞和沙特阿拉伯。
相關多國實施教育國際化戰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教育國際化十分活躍。有多個國家和地區明確實施教育國際化戰略,謀建國際教育中心(樞紐),打造國際或地區人力資源和創新高地,培育未來可持續發展新增長點和新競爭力。截至目前,較有影響的國際教育中心(樞紐),主要有新加坡環球校園、卡塔爾教育城、迪拜國際學術城和知識村、吉隆坡教育城和伊斯干達經濟特區、仁川自由經濟區和濟州環球教育城、巴林等。另外,越南、泰國、斯里蘭卡、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也曾宣布要建設國際教育中心或地區教育中心。受相關國家政策影響,近年來歐美高校進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舉辦的大學海外校園數量顯著增加。截至目前,引進外國大學海外校園最多的五個國家,依次為阿聯酋32個,中國27個,新加坡13個,卡塔爾11個和馬來西亞9個。
相關國家是全球教育服務主要消費市場。“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是20世紀以來全球教育服務主要消費市場,是國際學生主要來源地。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近十年來,全球高等教育階段超過60%的國際學生來自該地區,并呈穩步增長態勢。全球前五大國際學生來源地,有四個分布在“一帶一路”相關各國,分別為中國、印度、韓國和沙特阿拉伯。該地區也是全球教育服務市場新興提供者,接受了全球約30%的國際學生。三方面的原因導致“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教育服務主要消費市場,一是該地區多個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顯著增加,教育服務有效需求大幅提升。二是當地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尚落后于歐美國家,居民出國留學愿望強烈。三是歐美諸國紛紛實施教育國際化戰略,面向國際市場延攬生源,人口眾多的“一帶一路”相關地區成為主要目標市場。這些發展趨勢迄今沒有明顯改變的跡象。
相關國家國際化教育市場格局非常復雜。比如,美國已在19個國家舉辦了49所大學海外校園,幾乎遍布所有重要戰略區域。英國舉辦了28所大學海外校園,分布在10個國家。澳大利亞舉辦了12所大學海外校園,分布在6個重要教育市場。俄羅斯在9個國家舉辦了20所大學海外校園,幾乎遍布每一個獨聯體國家。另外,印度、土耳其、馬來西亞、沙特、日本、韓國等地區國家在相關區域教育和文化市場也相當活躍,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