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頻現知識錯誤
除了盜版書頻出,讓家長困惑的還有課外讀物、寒假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實在不少。
果殼閱讀策劃人、植物學博士史軍就遇到了一樁尷尬事。史軍的兒子是三年級小學生,有一天白紙黑字的作業出現了“世界各國的國花”,其中列舉的有“中國國花:牡丹”“馬來西亞國花:扶桑”等,他立刻向爸爸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因為前段時間剛帶兒子去了馬來西亞,所以他記住了馬來西亞的國花是吊燈扶桑,但是作業上印的是扶桑,這是不同的物種。”史軍看了一下作業,結果發現相關表述竟有六處錯誤。“特別是我們中國的國花是未定的,‘牡丹是中國國花’其實是廣為流傳的錯誤說法。比如,不丹的國花應是藍色虞美人、新加坡的國花應是卓錦萬代蘭,但作業中的相關表述完全是錯誤的。”這位爸爸追根溯源,發現這道題來自“愛問知識人”網站一個不靠譜的答案,編輯未加分析,就輕易選用到了寒假作業中。
史軍更提到,不僅是寒假作業,一些課外讀物上的錯誤也非常明顯,“主要錯誤就是一些流傳的習慣性說法,比如說‘豬籠草的蓋子會合上’‘世界上真的有吃人的植物’等。”尤其所謂吃人的植物,有的書里說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說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時有發現。據史軍回答,這些習慣性說法一直都存在,但其實“世界上沒有吃人的植物”、“豬籠草蓋子不能合上”,而類似錯誤需要很長時間的正向科普才能糾正。
家長和出版社該聯手行動
寒假作業、課外讀物錯誤連連、盜版書頻現,讓家長心焦不已。保護孩子,不受盜版書侵擾,各方面人士都發出了呼吁。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透露,外地有些圖書館已深受盜版書之害。他說,盜版書除了內容有問題,印刷用紙和墨都不達標,甲醛、鉛超標,對孩子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危害,后患無窮。韓強不無擔憂地表示,“如果孩子養成看盜版書的習慣,以后寫論文就認為抄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沿著這個方向成長更可能會出問題。”
韓強建議,讀者、出版社、相關主管部門一定要聯手,共同抵制盜版。他提議家長應保存好鏈接、截屏等,如果一旦發現印刷質量差、氣味大、出現掉色掉頁等現象,要及時和出版社聯系,將書寄給出版社,讓對方鑒別是否為盜版。出版社將由此和相關部門配合,順藤摸瓜,追查盜版源頭。
至于如何避免選擇錯誤多的課外讀物,史軍建議,“我們知識讀物的精準度越來越高,要尋找高質量的科普讀物,還是需要看正規出版機構的出版物,還要看專業科普工作者的推薦,這些都是有效的。”在史軍看來,課外讀物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品,而是對下一代人的責任;不是一段閑聊天,而是影響到孩子世界觀的建構。他還呼吁出版機構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出版精品課外讀物,讓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記者 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