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定位上來看,青海境內多民族聚居,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滲透、共生,使青海這方土地自然成為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省份……”近日,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謝佐教授的一場專題講座讓師生們直呼“過癮”。
謝佐是青海省民俗大師,省政府參事室原參事,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青海省文史研究館榮譽館員,同時也是青海省高校思政理論課“特聘教授”。
“特聘教授”的稱謂,源自2014年9月起青海實施的全省高校思政理論課“特聘教授”制度,即以“特聘”的形式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邀請一批專家、學者,為省內各高校師生講思想政治理論課——這是青海省委教育工委、青海省委宣傳部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構建思政課教學人才新體系而推出的創新舉措。
“特聘教授”制度實施后,青海首批35位“特聘教授”的上崗,即刻以淵博的學識、輕松的授課、趣味化的講解為青海高校的思政課注入了新鮮血液。隨后幾年,青海又陸續聘請了77位精英,如今,一支功能強大、人才濟濟、高端智庫型的“特聘教授”隊伍已經建立起來。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研究領域的112位領導干部、專家學者依據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和研究領域各承擔一門課程,并帶動、指導高校思政課教師參與課程建設、學科建設和學術課題研究等工作。幾年來,112位“特聘教授”已在各高校連續舉辦340余場講座,場場爆滿。
“黨史理論、歷史文化、民俗民風,法律法規、民族團結、道德修養、政策形勢……‘特聘教授’的課程設置五花八門,講課內容別具一格,不僅拓寬了高校學生的眼界和視野,激發了他們對思政課學習的興趣,也為老師們尋找更貼近學生、更具吸引力的思政課提供了方法借鑒。”青海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思政工作相關負責人說。
青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王志明說:“‘特聘教授’的講課具有內容鮮活、數據翔實、案例具體等優勢,將學校教育與‘特聘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大大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本報記者王英桂 通訊員 曹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