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拓寬3條主干道引入有軌電車
規劃深化后,整個區域內規劃人口7.76萬人,其中4.7萬為在校學生,按照規定建設35項公共服務設施。綠地系統方面,通過規劃深化,在西南片三個組團和東北片一個組團增加集中綠地26.42公頃。河涌水系方面,結合暨大現狀水系和國際校區方案,實現水系東西貫通,并打造高品質、向公眾開放的開敞空間。
交通方面,通過“井”字形區域通道、“四橫七縱”骨架道路實現對外聯系,“井”字形區域通道包括:南大干線、廣明高速、南沙港快速、新化快速;“西橫七縱”道路包括:四橫——濱河路、南大干線、興業大道、金山大道;七縱——南沙港快速、市新路、南村大道、金光西大道、金光東大道(含金光東隧道)、新造路、新化快速。
規劃深化后,新增了開發規模和人口,需要對交通水平進行提升。規劃對現有道路興業大道、金山大道、市新路進行拓寬,由雙向四車道提升為雙向六車道;加快實施廣明高速與南沙港快速、新化快速的立交工程,提高區域內高、快速路的利用率;在綜合組團南側新增3條連接金山大道的通道,加強對外交通銜接,優化地區路網結構,構建街區式密路網的道路布局,逐步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研究并引入地鐵12號線支線(設1個站)、PY3有軌電車線、2條新型公交線并設置站點,加強各組團與創新城及周邊其他區域的聯系。
專家意見:建開放式大學非常了不起
華工國際校區建設開放式校園的規劃獲得規委會委員的一致肯定。規委會委員袁奇峰表示,大學城很了不起,捍衛了廣州作為中國高教中心的地位;但大學城仍然是一堆傳統校園的物理集聚,大學之間的互動沒有發生,沒有形成牛津、劍橋的機會。袁奇峰認為是規劃設計限制了大學城學校之間的互動,“現在這個規劃,廣醫和暨大還是傳統學校,但華工國際校區是開放大學,非常了不起,是未來真正的好東西!”他建議華工國際校區可以用大師集群設計或者校友集群設計的方式,建筑形態上會變得非常豐富。
規委會委員冼建雄則認為:“開放校區是非常好的形式,方案也是以方格狀小街區營造秩序感,類似歐美傳統大學的感覺。但國際校區的建設強度不小,方格狀街區不適合建得太高,但這么大的建筑量,將來可能會出現東西向建筑,將來做單體設計會有難度,這點需要注意。”
規委會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孫一民則透露,華工正在和相關部門密切協調每個學院是什么,校區里邊的設計要留足可能性和彈性,細節上要超越控規目前的環境空間品質。
規委會委員陸原則認為,整個國際創新城中包含了大學城、生物島、新造三大塊,這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絡也要加強,這樣才能有利于科技創新和交叉學科聯系,而且新造地區的面積要大于大學城、生物島,現在是兩江四岸的問題,不僅僅是南岸板塊內部的交通聯系。(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