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小學生,因為考試命題作文不會寫,竟然交白卷,為啥孩子寫好作文這么難?上周本報報道了省城市民陳女士的困惑,報道見報后引起眾多家長共鳴,大家紛紛開啟吐槽模式,通過撥打熱線和微信留言介紹自己孩子遇到的寫作難題。那寫好作文到底應該怎么做?不少學生家長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本報也專門邀請資深教師職稱語文教師、合肥潛山路小學教研主任丁芳解讀孩子寫作難題。
家長支招:多接觸社會 從寫日記開始
上周,本報報道見報后,很多學生家長開啟了吐槽模式,也有一些家長通過本報熱線和微信公眾號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寫作的經驗和教訓。
商報小記者盧懷瑾的媽媽通過本報小記者微信公眾號留言說,孩子可以從模仿范文開始寫作文,家長要引導孩子多觀察生活,多參加社會活動,這樣不僅能擴大孩子的知識結構,拓展思維,孩子也有事可寫,有感可發,畢竟寫作也來源于生活。
商報讀者胡先生致電本報熱線表示,孩子寫作文都是從零開始,可以從記日記開始,不斷練習,勤讀書,勤寫作,從寫好一句話,到寫好一件事,通過長期的訓練,最終熟能生巧,不再懼怕寫作文。
名師解讀:從讀到寫需要厚積薄發
“一說到這個情況,我立刻就想到我們班上的一個學生。我想跟家長們講講這個孩子,也許有所借鑒。”合肥潛山路小學教研主任、資深語文教師丁芳說。
丁老師介紹,她的班上有一個聰慧可愛的學生,父母很重視孩子的閱讀,大約是從8個月就開始培養他的閱讀習慣,幼兒園里孩子自己看了很多繪本,上小學后也很愛看課外書,閱讀量在同齡人中偏上。“盡管如此,到了二年級寫日記、三年級寫作文的時候,這個孩子的作文能力在班上并不十分突出,也存在寫不出來的困惑。”丁老師說,“可是,到了五年級,我突然就發現,這個孩子的作文不一般,雖然說不上來有多么的華美,但絕對與眾不同,沒有熟悉的套路,非常有個性,有自己的觀察、思考和表達方式,經常讓人讀起來耳目一新!”“所以,讀書到寫作,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家長不要急功近利,不能指望孩子今天讀了點什么明天就寫出來好作文,那不現實。孩子的寫作還需要系統的指導,并且多多練習。”丁老師說。
起步要點:從細節開啟作文訓練
“從小就讀了那么多書為何還是寫不好作文?這是一個讀與寫的遷移應用問題,即轉化的問題。”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多所小學的語文老師都表達了共同的觀點,即“孩子閱讀多并不一定應用多,逐步掌握寫作的技巧很重要。”
不少語文老師認為,閱讀無疑是一種積累,但積累等于一種“原練”,積累后如果長期不應用就會遺忘,即使不遺忘也會變得陌生,到了應用時就手足無措而不是得心應手。“多閱讀是習作的基礎,多積累是習作材料豐富的保證。在此基礎上應用閱讀積累,包括詞語應用、句式應用、構段謀篇的應用等,直到能把好文章的某一個方面的長處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才能達到轉化的效果。”
那么,怎么把閱讀與積累轉化為自己的習作能力呢?老師們說,在寫作這件事情上,家長可千萬不能著急,“孩子們一開頭都是寫不好完整文章的,要從各種片段開始訓練。比如一個不是那么太套路的開頭,比如一件具體事物的描述等等,具體到細節的訓練。”只有把閱讀過程中收獲的技能技巧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經過階段性的訓練,作文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胡霈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