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教學要因材施教
漢語能在海外少年兒童群體中受到歡迎,離不開一線教師的努力。“孩子們覺得漢語課很新奇,很好玩。”正在英國公立小學當助教的方眉說,“老師們帶著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不一樣的課堂讓孩子們喜歡上了漢語課。”
曾在美國公立學校和語言培訓機構都做過漢語教師的劉春吾漢語教學經驗豐富,“我所在的班級采用的是沉浸式雙語課程:周一、周三、周五這3天學生們沉浸于中文教學環境中,周二、周四則處于英文教學環境中。”這種沉浸式雙語項目借鑒了西語、法語等的教學方法,而漢語的沉浸式雙語項目是在幾年前才出現的,還有很多探索的空間。“相較于西語、法語等,學生習得漢語要投入更長的時間。我們老師就要考慮如何把課程設計得精彩、以吸引學生的持續興趣。”劉春吾說。
在李雨珊看來,“漢語挺難的,而學生們年齡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我們在上課時需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比如他們對文化體驗活動非常感興趣,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漢語效果就挺好。”
“每個國家的教育氛圍不同,像泰國的學生比較隨性,我們在掌控課堂的時候就要結合當地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不斷摸索合適的教學方式。”趙志肖說。(記者 于景浩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