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校長來當名譽班主任
畫室是我們另一個家
臨帖創作像吃飯一樣
4年前的9月,經過層層篩選,10名來自江蘇、山東、河南、廣東的同學,組成了川大首屆書法本科班。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書法專業似乎就是夜以繼日地練習書法。這樣粗暴武斷的說法似乎并沒錯。“就技法課而言,課堂的45分鐘完全不夠用,都是按天算的。畫室就是我們另一個家,每天不在寢室就在畫室。”正在川大讀研的首屆書法專業學生白潔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同學們幾乎每天都要到畫室報到,臨帖創作像吃飯一樣成為自然反應,老師也會一整天都在畫室進行指導。”
雖然需要進行高強度的書法練習,但書法專業并非一味地追求技藝。呂金光老師指出,“書法專業的課程大體可分為書法實踐課與文化理論課兩部分。其中文化理論課包括大學語文、古典詩詞、古代漢語、中國哲學史和中國美學史等多門人文課程,由文學院與史學院名師共同授課;專業實踐課則由劉志超、楊帆、張秋霞等富有造詣的書法老師教授,每年傳授不同的書體,大一是隸書,大二是篆書和楷書,大三大四是行書和草書。老師們會對學生的創作方向宏觀點撥,對具體習作密圈密點,多管齊下,督促并鼓勵學生多臨摹,多書寫,打開創作思路。謝和平校長作為書法專業的名譽班主任,每個月也會撥冗到班上與學生當面交流指導。”
路
書法人才的需求很大
10名學生7名選擇讀研
“不愁學生找不到工作”
經過4年穩扎穩打的學習磨煉,今年6月,川大書法專業首屆10名本科學生順利畢業。白潔、王沁園、任雨晴等3名學生順利考上川大本校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廖淑雯考上中國礦業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晉源、郭善誠、韓宇科、李敏等4名學生首戰失利,正在積極復習功課,籌備考研二戰;嚴春玲在南京某畫廊工作,葉惠在廣州某小學做書法老師。
10名學生中為何有7名選擇了讀研?這是否因為就業難呢?呂金光解釋道,“一技易致,大道難成。書法家并不是純粹的技藝工匠,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讀研可以更深入地學習理論知識,涵養學生的美學文學史學情操,也可以給予學生較寬裕的時間繼續提升專業能力,錘煉技法。理論與實踐并重,才能出類拔萃,游刃有余。歷練的效果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對未來的發展大有裨益,要相信厚積薄發,現在的付出,會在將來某一天得到回贈。”
“選擇讀研究生,自然有現實考慮,以后畢業找工作更有優勢。”正在讀研的白潔則表示,“但同時也因為喜歡這份專業。喜愛書法的博大精深,恣意瀟灑,才會選擇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它。”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很多中小學開始開設書法課。隨著教育領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提高,書法人才的需求很大。很早就有相關學校詢問我們的畢業生,準備錄用。”呂金光說:“從高校書法專業走出來的學生,接受了系統而規范的專業性訓練,能更有效地從事書法教學。我絲毫不愁學生們找不到工作。”事實驗證了他的觀點,早在畢業之前兩三個月,兩名不打算考研的學生便已找到工作,而且面臨的都是多個機會。其余即使備戰研究生的學生,也都接到過多個工作邀請,“中小學需求很大,群眾藝術館之類的需求也大”。
對于首屆書法專業學生的未來,呂金光鼓勵道,“我希望他們不要忘了學習的初衷,雖然現在他們還只是普通書法工作者與書法學習者,但只要保持書寫的赤子之心,筆耕不輟,熱情常在,時間也許會把大家帶到想去的彼岸。”
“書法絕非簡單寫字”
“以前雖然也練書法,但僅止步于練,不曉得其中還有那么多門道,真正接觸系統的書法專業學習,才發現一切都要從最基礎的重新學起。”學生白潔說,“最難的是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有時候理論弄懂了,如文學觀念,美學理念,但怎么把它跟寫的字融合起來,卻讓人頭疼,這時就需要大量練習來尋找感覺,進行突破。”
四川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呂金光指出,“之所以開設多門人文課程,是因為書法絕非簡單寫字,文字本身只是殼子,筆鋒中暗藏的美學神韻才是靈魂,要寫出形神兼備的好字,就缺少不了扎實的文學、史學與美學基礎和功底。實話實說,經過系統學習的書法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較之文學專業學生,不會遜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