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門口治堵三兩招 不妨試試
“開學就堵”的問題,真沒招治嗎?北京的一些學校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有的在交通管理人員上想點子,有的在車輛登記方面下功夫,還有的直接給停車位動刀……不同的方案帶來的是同樣的效果,校門口的停車擁堵問題已經得到了極大改善。
中關村三小:家長協管員
親身參與管理
以后送孩子就不會違規了
周一早上七點,家長馬素麗早早就來到了中關村三小南校區,從老師那里接過一個寫有“家長志工”的粉色制服和指揮小旗。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她將以家長協管員的身份,與另外五名家長一起協助管理校門口的交通。
學校門口的泉宗路有兩條車道,早七點至八點只允許車輛東向西單向通行,但即使設置了單行時段,校門口的交通壓力依然很大。時間接近七點半,送孩子上學的車多了起來,每當有車停在學校門前,馬素麗都會趕緊過去幫忙拉開車門,護送孩子走進學校,家長的車隨即開走。另外的幾名家長也分工明確,有人站在馬路對面揮動小旗,幫忙攔車方便孩子通過;還有家長站在道路西口,指揮西向東的車輛往其他道路繞行。在家長們的努力之下,校門口的車輛雖然很多,但仍保持一種有序的狀態向前推進。
今天值勤的六名協管員,全都是學校三年級(1)班的學生家長。中關村三小的郭校長介紹,因為報名協管員的家長過多,學校制定了輪崗制度,每周的協管工作由其中一個班的家長共同擔任,周周輪換。以這周來說,一天六名家長,每天換一批人,一周就是三十名家長,三年級(1)班一共才有三十七名孩子,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學生家長都參與了協管工作。
中關村三小的協管員制度開始于2011年,郭校長坦言,在這之前學校門口的交通狀況簡直不堪回首。“孩子家長要親自下來把孩子送進校門,還得在校門口再站一會兒,一輛車沒個四五分鐘走不了。”而現在,車輛即停即走,一輛車也就停一二十秒鐘。
為了讓孩子更快速地下車進校,學校對孩子們做出了行為規定——下車前要背好書包,車一停,叔叔阿姨幫忙拉車門,趕緊下車。為了不讓開車的家長誤會,學校還給家長協管員們做了專門的制服——藍色和粉色馬甲,正好與孩子們的藍色與粉色校服對應。
臨近八點,孩子們都已經到校,學校門前又恢復了平靜。家長協管員們脫下制服,除了已經退休的馬素麗,其他幾名家長還要趕去上班。馬素麗認為,家長當協管員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激發同理心。“親身參與了管理工作,家長才知道維持校門口通暢有多么不容易,下次如果開車送孩子,自然就不會違規亂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