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中文網5月14日報道,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小學[微博]排名公布,前五位均由亞洲國家和地區占據,非洲國家則排在末尾。
排名榜上位居第一的是新加坡,之后是中國香港;加納排在最后一位;歐美國家當中,英國排在第20名,美國則與意大利排在并列第28位。
該排名主要依據76個國家的15歲學生在閱讀、算術和科普技能等方面的測試成績統計而成;發表該排名報告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表示,這一排名統計主要顯示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
OECD的教育主管安德烈亞•施萊歇爾(AndreasSchleicher)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對教育質量有一個真正全球性的量度。”
“它的用意是讓更多的國家,不論貧富,都能比較自己與世界領先的教育國之間的差距,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弱點,然后了解提升學校教育質量能給他們帶來怎樣的長遠經濟利益。”
施萊歇爾指出,排名最高的新加坡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很高的識字率,表明這對發展的作用有多大。
該研究發現,在英國每五名青少年當中就有一人在離開學校時還沒有接受基本程度的教育,而OECD表示,降低這一比例并提高技能,可能為英國經濟帶來千億美元計的收益。
“我想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觀念,一種既定期待。很多例子表明,學校已經將這一標準大大提高”,英國教育[微博]部大臣約翰•納什說。
這一研究相比起OECD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ISA)所覆蓋的范圍要廣范得多——后者更多地聚焦于比較富裕的工業化國家,而這一排名則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放在同一標準之下比較。
新的一次排名包括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包括伊朗、南非、秘魯和泰國等也被納入了全球的比較范圍之內。
它也再次顯示了美國在基礎教育這一方面的不佳表現:它排在了較發達的歐洲國家之后,且排名比越南更低。
該排名還顯示了瑞典的退步——上周,OECD表示,瑞典的教育體系存在嚴重的問題。
這一項排名的研究所得將會在下周韓國舉行的世界教育論壇(WorldEducationForum)中展示,屆時聯合國將召開會議,商討至2030年全面提高全球教育水平的各項目標。
“每一個學生都成功”
該排名的前五名均由亞洲國家和地區占據。
“如果你走進一個亞洲國家的教室,你會發現這些老師期望班上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施萊歇爾說,“那里的要求很嚴格,并且精力非常集中,很有連貫和條理性。”
“這些國家也非常善于將最好的老師吸引到最具挑戰性的班級,于是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受最好的老師教育。”
該報告由斯坦福大學的埃里克•哈努舍克和慕尼黑大學的路德格爾•沃斯曼撰寫;報告指,教育水準“能很有力地預測國家在長遠的時間里能創造多少財富”。
報告說:“不佳的教育政策和實際執行令很多國家處于一種相當于長期經濟衰退的狀態。”
施萊歇爾表示,該報告表明,假如目前排名末尾的加納國內所有的15歲青少年都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該國的GDP將在這一代年輕人的有生之年比現在增長38倍。
記者 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