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軟件藏隱患
處理方法要得當
在采訪和調查中筆者發現,留學于歐美國家的留學生,最常使用的社交軟件是Facebook、Twitter等,而這其中就潛藏著許多網絡騙子。一些騙子偽裝成美女,利用受害者的獵奇心理,趁機騙取對方錢財。就讀于美國迪堡大學的楊文豪說:“會有許多陌生人請求添加我為好友,我認為網絡社交屬于私人空間,而我只會加認識的朋友,所以避免了很多網絡詐騙。”
楊文豪平時和美國人聯系會使用發郵件的形式,所以他覺得對郵箱信息的管理和安全維護十分必要。他說:“我的郵箱里經常出現網絡詐騙信息。學校會給學生發提醒性的郵件,告知我們要注意標題為某某某的郵件為詐騙郵件;還會幫助我們屏蔽掉郵箱中存在的可疑社交信息;事后還會介紹如何處理相關的詐騙信息,如直接舉報詐騙郵件,或尋找政府安全部門處理。總之,不要胡亂點開來歷不明的郵件和鏈接。”
王玉琪表示,很多網絡詐騙手段比較低級,如果不確定一些消息的來源,可以請求身邊朋友的幫助,詢問他們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就會識破騙子的伎倆。
張天琦說:“留學生平時要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社交軟件或者電話聯系人不要直接備注成‘父親’或‘母親’;前期要和父母溝通好匯款方式。比如,母親為我提供生活費的方式是支付寶,如果忽然被要求銀行卡轉賬,就很容易發現詐騙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