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的成功也引起了更多的注意,中澳兩國正在調查他們是否繳納了需交的稅,是否遵守其他規定。
代購業務從許多方面來看,是中國人對澳大利亞另一種產品的巨大興趣的副產品:國際教育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產品之一,價值高達每年150億美元。澳大利亞的45萬外國學生中有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這個數字仍在增長。
蔡彼得是位于悉尼的智庫洛伊研究所的研究員,他說,這些學生已成為一種幫助澳大利亞產品打入中國的強大力量。“僅僅通過代購本人的個人關系網,他們就已經為澳大利亞的中小企業開創了一個新型市場。”
他補充說:“我認為,我們幾乎正在進入一個(需要對中國市場有更多了解的)中澳經濟關系新階段”,而留學生們提供了這種了解。
中國的采購代理首先出現在歐洲,他們為中國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購買手袋等奢侈品,把其運回中國。但近年來,隨著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長,以及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和產品安全的擔憂,代購業務開始轉向澳大利亞。
“曾有大量的嬰兒配方奶粉,900克裝的罐頭,被人從這里的超市貨架上買走,放入郵袋,通過學生寄往中國,”澳大利亞乳業公司的高級分析師約翰·蒂洛普特說。“整運貨板的奶粉一下子就賣光了,因為人們在把奶粉郵寄回中國。”
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說,他們每10人中就有八人參與了代購業務。有些人只是通過偶爾的銷售把生活費掙出來。還有些人已經把代購做成了頗大的出口業務。他們將產品郵寄給中國的客戶,或將其運到香港,通過那里的商人把東西帶過邊境,以避免大陸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