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學不分重點
德國學校沒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學生也沒有成績壓力,如果家長“違規操作”,還要受到法律懲罰,學區房很難流行。
6歲的盧卡斯是《生命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的小鄰居,今年秋季將進入小學就讀。記者問他當工程師的爸爸克勞斯,有沒有想送孩子進好學校的念頭。克勞斯直言,德國各州教育法規規定很嚴,家長不能挑選學校。此外,他也調查了柏林不同區域的小學,發現各處教學設施、教師配置情況非常均衡,教學質量也沒有大的差別。
記者了解到,德國公立小學都實行分片區就近招生的原則。柏林教育專家布蘭特告訴記者,這樣能合理利用資源,避免出現一些學校人滿為患,另一些學校招生不足的問題,同時方便家長接送。
德國小學只有4年,每天上半天課,盡管教師都是碩士以上學歷,但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的內容只限于26個字母及20以內的加減法。下午時間家長會給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德國的中學分為高級文理中學、實科中學、綜合型中學等形式,學制從6年到9年不等。去哪類中學主要由老師根據學生的成績和表現做出推介,家長的愿望只作參考。
由于德國小學不分重點和非重點、禁止排名,“口碑”好壞在不少家長眼里就非常重要。一些家長為讓孩子上“口碑好”的學校,買所謂的“學區房”,甚至發生不少欺騙行為。如一位柏林家長,曾向市政府住所登記部門謊稱搬到一個朋友家住,讓孩子“合法”進入“理想”學校的招生片區內,被告發后,家長被處罰金且孩子立即轉校。
“學區房”在德國不流行還有一個原因是高房產稅。在德國,只要有房產,就得繳納房產稅,計算方式按“統一的征稅值”乘以3.5%,再乘以當地確定的稅率。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每月要交幾百歐元的房產稅。因此,德國的“學區房”大多是為解決學生住宿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