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刷朋友圈,滿眼都是代購。海外學子因長期生活在海外而成了“最佳代購選手”。“被代購”是指留學生在不主動、不情愿的情況下,被他人要求在海外代購商品。
采訪中發現,有過這種“被代購”經歷的留學生不少。多數留學生表示,不愿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件事情上。那么,學子該怎樣擺脫這種“被代購”的窘境呢?
楊梓(化名)每天只能在學習的間隙來應付親友請求代購的諸多詢問,這大大減少了她休息的時間。
精力有限、學習為主,確實有人不愿做代購
作為學生,出國留學最主要的任務當然是學習更多的知識。在不情愿的情況下,親朋好友們一而再、再而三的代購要求成了一些學子的負擔。
胡鑫潔就讀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她經常幫國內的親友買奶粉,但僅限于逛超市時順便帶上幾罐,忙的時候就會拒絕這些要求。有些陌生人通過家人或者朋友,找她幫忙代購,她也盡力而為。對她來說,幫忙代購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麻煩。
然而,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的楊梓(化名)卻深深陷在“被代購”的煩惱之中。她說:“不可否認,有一些人選擇在留學時兼做代購,但我不想這樣。”她對代購避之不及,但事與愿違。出國后,許多親戚聯系到她,要求代購各種商品。即使她再三推托,有些親戚仍堅持要求。無奈之下,她只好抽出寶貴的時間去商場購物,有時甚至要花費整整一天時間去較遠的地方購買。
倒貼路費、浪費時間,買錯商品誰擔責
代購商品會浪費留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金錢。并且在代購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楊梓曾為一名親戚代購過只在東京、大阪販賣的奶瓶。雖然她買奶瓶只花了3000日元(約合190元人民幣),但因路途遙遠,來回花費了16000日元(約合1000元人民幣)交通費和一天的時間,晚上7點才回到家。一天的奔波令她疲憊不堪。楊梓苦笑著說:“倒貼是每次幫忙代購都會碰到的情況,尤其是交通費用,讓我代購的人根本不會替我考慮。”
雖然要求留學生為其代購商品,但大多數購買者往往不會先付錢。即使知道留學生已經買下了東西,但一部分人在收到商品之前仍不會付錢。買完東西卻收不到錢,對方又是親戚朋友,留學生礙于面子不好張口要錢,有時導致自己的生活費不足以支撐日常生活。
此外,由于留學生不熟悉市場行情和商品信息,或是購買者沒有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時常會買錯商品。而一旦買錯,購買者大多不愿意接收商品,留學生還會招來對方的責怪。真可謂費力不討好。
“被代購”的留學生還有一個苦惱就是不被父母理解。楊梓的媽媽認為孩子出國留學是值得驕傲的,所以常常在親戚聚餐的時候提起這件事。親戚便循聲而來,找她代購。她的媽媽覺得彼此是親戚,要顧及面子而無法拒絕,就全都應下來,讓楊梓幫忙代購。當她向媽媽表示自己不想代購的意愿時,媽媽卻教育她說:“這點小事,能幫就幫一下。”這讓她很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