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開始對國際教育感興趣,他們已經意識到當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技能。”合肥六中副校長章偉24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中高考(精品課)的臨近,關于孩子未來的升學和教育發展成為所有家庭關注的焦點,其中出國留學正成為許多家長們的選擇。記者在昨日舉行的合肥六中劍橋中心招生說明會上看到,現場幾百名家長學生擠滿宣講現場,來自哈佛大學和世界名校的留學生們現場講述自己出國留學的感受。
事實上,“出國留學熱”是最近幾年興起的。章偉表示,放眼本地的國際教育發展歷程,2009年前的國際班是未成體系的,以至于造成很多人對國際班的理解是有錢就能上,這種曲解一度讓國際班陷入尷尬境地。
“但現在的國際班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完全不亞于走常規高考之路的學生,開放的中國,需要開放的人才。”章偉說,以合肥六中為例,他們招收的國際班學生中考分數基本都在700分左右,許多高分學生也紛紛走留學這條路。
學校在變,學生也在變。合肥六中國際班學生張子玥認為,國際教育與傳統教育最重要的區別,不是課程與授課方式的區別,而是體現在其中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在國際班,老師們倡導的是揚長式教育,鼓勵我們多參加課外活動,多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張子玥說。
“在家長老師眼里,我就是一個調皮搗蛋鬼。”合肥六中國際版一名學生說,他非常喜歡看美劇,幾乎到了瘋狂的狀態,絕大多數人覺得他是在不務正業,但我在看的時候也在跟著學習英語(精品課),特別是英語口語,學習的方式不一定就是要死記硬背。
教師是教育的生命線,在國際班里,教師們更加鼓勵學生們多元化發展。合肥六中劍橋中心總監劉立表示,學校也不應該只注重升學的結果,簡單的將引進課程作為校園國際化的標志,把國際課程當成了“洋”高考,而忽視了國際課程的學習過程。學生應該是多元化發展,實踐、探索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也是學生們所需要的能力。“學校能夠給予學生不僅是知識,更是體驗,通過國際化校園氛圍的打造,培養出具有中華情懷,世界眼光的中國少年。”劉立說。
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度,中國在海外留學的學生有126萬人,約占世界國際留學生總數的25%,這意味著每四個國際留學生中,就有一個是中國的海外留學生。中國成為出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據劉立介紹,目前,包括合肥六中在內的安徽許多省級示范高中都開辦了國際班,加上社會中各類出國留學機構,安徽省每年有意向出國留學人數超過萬人。
中國留學生日益增多,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留學。從事國際教育多年的何芳認為,很多實例證明,低齡留學較之傳統的20歲左右出國確實有一些優點,比如能較快學會新語言、更好融入新環境的文化氛圍等,但是也存在相當多的問題,比如生活能力不足、身體素質不夠強、過早和家人分離等。何芳建議,本科留學,是最成熟的時機,此時三觀形成,可以離開父母歷練。此外,留學還需要考慮到孩子的性格和適應能力以及家庭經濟收入狀況。(作者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