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留學生的父母向記者大吐苦水:他們的兒女都是在國外留學后留在當地生活的“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一族,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啃老”。外人看起來,這些父母風風光光,是成功的典范,但是其中的壓力和苦楚卻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兒子是“三高”留學生,啃老也是高價碼
王女士在石家莊某科研院所工作,剛50歲的她顯得比同齡人蒼老很多,頭發已經有一少半白了,而且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在美國讀的博士,花了大幾十萬元人民幣,畢業后在美國結了婚,找了工作。兒子心氣兒高,買房子看不上便宜的,一定要一步到位買“學區房”,王女士只好給他“贊助”了幾十萬元付首付。接著兒子又要買豪車,王女士心疼兒子剛工作沒積蓄,又掏了不少錢。甚至王女士去美國探親,和兒子一家出去旅游,也多是她埋單。很快兒媳婦懷孕生子,王女士的丈夫提前辦理了內退,到美國去伺候兒子一家。
不久前,王女士又接到兒子的一個電話,意思是兒媳婦生孩子,王女士沒有什么“表示”,兒媳婦有點兒不高興了。王女士長嘆一聲說,作為母親,她一直很要強,一心想把孩子培養得有出息,現在在外人看來算是有出息了,可兒子“啃老”的程度也是博士級的。她每天工作到很晚,回到家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天天冷盤冷灶的。收入雖然不算少,可是多半是獎金,還有一些是熬夜掙的“外快”,她不知道能不能給自己攢下養老錢。如今她明顯感覺身體大不如前,幾乎快被心理壓力壓垮了,但她卻不敢拒絕兒子。王女士有著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但心里一直在敲著小鼓:大洋彼岸的兒子,真的能夠擔負起為她養老的重擔嗎?
劉女士的女兒留學之后在美國工作,女婿也是中國人。小兩口物質追求很高,在美國買房買車,多是靠雙方家庭支持。前一陣子,劉女士的女兒說,婆婆給她打電話讓她勸勸老公,不要總是想方設法向家里要錢。聽著女兒的話,劉女士暗自心酸,她很想對親家母說,在“啃老”這方面,小兩口還是一碗水端平的,“你兒子跟你要,我閨女跟我要,他們是咱們的‘債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