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伴侶殺人 超陌生人
犯罪學與社會學教授卓越說,根據犯罪學中的日常活動理論,引致犯罪發生的基本要素有三:有犯罪動機的侵犯者、合適的目標、以及具備能力的保護者的缺失。當人們遠離家人親友時,三要素同時出現的幾率更大,犯罪發生的風險亦越高。她稱,就英國女留學生被男友打死一案,是一起典型的親密伴侶殺人案(Intimate Partner Homicide)。
犯罪學的相關實證研究顯示,女性被親密伴侶殺害的幾率數倍于遭陌生人,而此類兇殺的首要風險預測因素是來自親密伴侶的暴力。16至24歲的年輕女性遭遇親密伴侶暴力的比例最高。被伴侶跟蹤、威脅、辱罵、毆打的女性,遭受殺害的可能性比其他女性高出數倍。
她建議遭遇暴力的女性應當及早積極勇敢地尋求救助。在美國,遭受伴侶暴力侵害的女性可以在事發當時立即撥打911得到及時救援,也可以將暴力事件報告給居住地的警察局。如果受了傷,應當及早去看醫生,并對受傷部位進行拍照。同時,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如被撕裂的衣服、砸碎的家具、損壞的手機、以及任何相關通訊數據,如電話留言、短信、電子郵件等。這些會有助于對案件的調查處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