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口難調方案難產
盡管169所高中聯署的方案得到67.6%的民調支持率,被認為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案,但質疑同樣不少。
除了招生時間,爭議的另一焦點在于考試科目該如何設置,“招聯會”方案與高中聯署方案大體相似,“學測”考語文、英語、數學或外加自然和社會兩科中的一科,然后考加深加廣的分科測試。然而與現有方案5科全考相比,這兩種方案都被認為不利于了解學生健全人格培養。臺北建國高中校長徐建國認為,新方案不利于文理兼修,“學生高二分科后選自然組就不念社會科了,選社會組也不念自然科了。”臺灣大學教務長郭鴻基也堅持“學測”應5科全考,“減少考試科目不僅難以考查學生全人格,也不利于拉開分數段,難篩選出人才。”他擔心因此會降低臺灣學生的平均學習水平。
更強烈的批評聲音來自于對加重學生升學壓力的擔憂。批評者認為,高中聯署方案將所有的作業都延遲到六七月,變相剝奪了學生二次錄取的機會。徐建國解釋道:“當初為了推多元入學,減輕學生負擔,才會分不同管道和不同時間點錄取學生。若把很多時程點都卡到7月,除了行政作業的時間會非常趕,學生還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考試和申請所有作業,很辛苦。”臺中一中學生王迅也認為,“以前‘學測’完,若覺得成績不理想還可全力拼‘指考’,現在不僅樣樣都得準備,而且被剝奪了第二次努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