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歸群體中,有一部分海歸稱自己是“俄語人”。這些從俄語國家留學歸來的海歸,從事著與那段留學經歷相關的工作,他們心中有著一份割舍不掉的俄語情結。
機緣巧合去留學
對于很多“俄語人”來說,去講俄語的國家留學是機緣巧合的結果。
李曉旭曾在1991年赴前蘇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學習,后又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先后學習了語言和法律。談起自己的留學經歷,李曉旭有很多感慨:“高中畢業時,我有幸得到了去前蘇聯學習的機會。受父母影響,我對俄羅斯一直有很深的感情。留學期間,我正好經歷了蘇聯的解體。這也讓我有了很多獨特的經歷。”
他回憶說:“我們算是俄羅斯新華僑的第一代。當時在圣彼得堡的中國留學生一共也就七八個人,總領事館的活動很難舉辦起來。不過在那之后,中國去俄羅斯的人就漸漸多起來了。”
許磊曾先后在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和俄羅斯莫斯科國立經濟統計信息大學學習。他坦言,當時能去莫斯科留學源于一個偶然的機會。“2002年,我高中畢業后,考上了云南大學,在學校學習了一個月后,朋友告訴我有個可以去莫斯科留學的機會。當時,我很希望體驗一下俄羅斯教育環境。于是,在朋友引薦下,我抓住了這次機會,前往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學習。”許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