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教育背景多樣化有助創(chuàng)新
在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馬陸亭看來,博士生出國留學,這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在從文憑社會向能力社會轉變。他分析,我國博士生教育起步比較晚,研究生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確實不足。學生出國后接觸一些新鮮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對今后發(fā)展有好處。
對于高校招聘一刀切地捧高“海歸”之舉,馬陸亭并不贊同。但他也提到,當前我們高等教育正在推進“雙一流”建設,一流大學應當放在國際化平臺上來評判,目前很多高校意識到這一點,也正在采取行動,構建國際化師資隊伍即是一舉。
作為研究高等教育的學者,馬陸亭走訪過很多國外高校,他發(fā)現,那些學校普遍強調生源和師資的國際化,甚至連歐洲大陸不知名的學校也會展示師生的國際化比例。他解釋,師資多元化對于學校的長遠發(fā)展有好處,這是因為同一種思維方式的人聚在一起,整體的創(chuàng)造性會降低,但是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時,思維活躍程度會提升。“我們的學生到不同的國家留學后再回來,他們受教育背景更加廣泛,會促進思維方式轉化,回歸到高校后也有利于提升學校科研和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馬陸亭說。(記者 任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