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另外一位朋友小張,人頗為上進好強,高考失利,故生了出國的念頭,但是對于美國院校包括考試都不了解。誤打誤撞進入了某代理公司的“圈套”,并被“安排”到合作院校—一個在美國排名較為靠后的公立中西部大學,充斥了被安排入學的中國人,校風糜爛—兩年下來,美國人沒有見到幾個,英文還是不會幾句,專業知識沒怎么學過,但是由于富二代朋友圈子的原因,對于奢侈品的鑒賞能力倒是有所提升。而其父母反過來去找代理公司時,儼然不見蹤影—況且,寶貴的大好青春已經浪費,錢財花了不少,即便找到了當時的“黑中介”,也沒有意義了。
3. 無代理中介模式
DIY易“跑偏”,中介“熟能生巧”
2005年以后,新的一部分“無代理”的中介模式逐漸浮出水面。如果說“代理模式”或者“經銷商模式”適合的是不愿意考試(或者不能考試)、對院校沒有要求、著急要出國的學生,那么“無代理中介”適合的就是那些想要出國、對國外不太了解、家境殷實,又想要當“甩手掌柜”的人—即學生有能力,但是又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意參與申請過程。
我走訪了幾家此類中介,讓其介紹流程。
往往,他們會詢問我的各項標準化考試成績(如果是申請大學本科,即SAT和托福成績;如果是研究生,即GREGMATLSAT成績等等),以及我的GPA(在校成績),我想要學習的專業和意向,便開始“大包大攬”地開始推薦學校和專業。
通常來講,這些被推薦的學校和中介公司都沒有直接的“代理”合作,而是根據學生本人的成績和意愿進行推薦。一旦簽約,中介公司便會發一張詳盡的履歷表給學生和家長,這表上要求填寫的信息基本可以制作成一個關于學生個人的“百科全書”:從“性別”到“你小學時候獲得過什么獎”應有俱有。
而作為學生來說,如果把問卷填寫的足夠仔細,那么中介就會掌握不少信息,從而炮制申請的時候便來得容易。
由于中介已經辦理過很多學生,對于不同院校的口味,以及不同學生適合的院校有些經驗,這也就意味著,大多數中介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申請并不亞于(絕大多數)學生自己DIY創作的。畢竟,學生如果不愿意在研究院校的口味上下大工夫,往往會在申請中跑偏。
4. 業界良心也會“暗箱操作”
流水線便于控制質量
即便如此,“非代理中介”對于學生來說有幾個風險:
其一,即便是最負責任的此類中介,也在或多或少地黑箱操作。
我有一個朋友正在做此類的“留學小作坊”:為人炮制申請文書,填表等等。我認識朋友多年,覺得他是一個有良心的人。但是,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他們必須要保持一定的信息不對稱。比如,在客戶填表結束后,他們會寫出三版不同的申請文書,讓學生和家長進行選擇,但是這三封文書都不會給到家長和學生手中。原因在此:如果學生拿了文書,即申請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就可以自行完成申請的其他部分了。而此時,全款還沒有到賬,如果已經給了客戶最重要的東西,那么尾款靠什么收上來呢?
所以,即便是良心中介,也要保持最大限度的“黑箱操作”。更有甚者,干脆不讓學生和文書老師直接接觸,用一位并不專業的“中間人”進行傳話。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學生和文書老師“私奔”,從而導致機構分文不得。
風險之二在于很多學生的文書并不是根據個人的特點進行“塑造”或者“個性化定制”。
雖然選校顧問(或者銷售)在和家長學生面談時,都會告訴他們,服務是定制的,可但凡上了規模的中介機構,都不可能做到“定制化”,而是一條強有力的流水線。這條流水線中有專門負責“選校”的顧問,也有專門負責填表的老師,也有文書的寫手。而文書的寫作也并不是定制化的,大多數中介都有一套“模板”,有點類似于三段式或者“八股文”—如果說學生在進入流水線前是各式各樣的“牛”,那么中介流水線便會把他們生產成一樣的“盒裝肉”,發送給各個學校。
但是,這樣的流水線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是沒有太多害處的:畢竟留學申請就是一個可以標準化的過程,而標準化的管理可以使大型中介公司得以控制質量。同時,就美國市場來說,排名在30名以后的學校大多對于學生的個人陳述并不那么關注,而更加關注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換言之,在文書上面別出心裁并不一定對這個排名區間的學校有效果,反倒不如讓SAT考試分數提高100分來得方便。
5. 高端申請是品牌公關行為
中介為案例威脅名校新生
既然這樣,中介公司為什么要幫助學生申請前30甚至前10名的名校呢?我曾經在申請時收到過多個“免費幫你做申請”的邀請——對于中介公司來說,這是一種“創造品牌”的過程。即如果有去年的學員申請到了美國前20的名校,甚至哈佛耶魯,那么來年的招生中便可以用這個案例來做品牌背書。這使得中介公司對于優秀資質的申請者還是趨之若鶩。
如果說標準化的二流學校申請喂飽了留學中介,那么高端申請就是一個品牌公關行為了。四年前,我被某所前20的學校錄取后,一日無聊在網上閑逛,突然看見有四五家中介都聲稱我使用了他們的服務,更有甚者把我的名字和各項信息列在了網站首頁最顯眼的位置。困惑之余,我打電話給這個中介表示質疑,結果對方首先和顏悅色地表示“愿意進行交易”,而條件就是我不能公開否認曾經用過他們的服務。我拒絕后,他們就開始威脅我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我年少,不敢抗拒,便不與他們聯系了。
所以,高端品牌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留學家長應該留著心眼,畢竟—這些留學中介聲稱自己的成功案例未必是貨真價實的。其次,即便一個中介有幾個“打品牌”的成功案例(比如有過去的學員上了哈佛),這并不代表您的孩子就定能上哈佛。
上哈佛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況且為那位哈佛學生申請的咨詢顧問也許早已離開這家公司。
通常來講,非代理模式的收費通常在2萬到30萬之間,往往遠超代理模式。跨度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客戶人群不同:新東方前途出國大約在6萬左右,而華東某高端品牌的平均收費在20萬以上。我在暗訪時,有一家高端品牌徑直報價20萬,如果申請到了前五名的學校,還要再追加10萬。
這類高端申請主要是給一些從事金融、IT、政府、房地產等等高壓同時高收益的行業的父母服務,其中不乏名人。他們的孩子在出國時也要選擇出國咨詢服務,因為父母對國外不了解,即便了解也不可能放下工作來研究學校。同時,這些人是不差錢的,即30萬和60萬對他們并沒有本質區別。而這些人通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奔波事業,對孩子關心甚少,心中不乏歉疚心理。如果說花出去的20萬中有一半是用來幫孩子出國,另外一半就是為了贖清對孩子的歉疚。日后,想起這筆巨款,可以對自己說一聲“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我已經努力了”。
所以,留學中介到底是火坑,還是康莊大道?都不是,也都是—看你是誰罷了,各取所取便是。(文 范笑天)